《一秒钟》:写给电影人的情书(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英雄儿女》最后的父女相认情景,让绑在一起、头破血流的杨九声和刘闺女都热泪盈眶。刘闺女说:其实我还挺想我爸的……杨九声点头回应,他觉得,这应该是《新闻简报》中女儿对他说的话,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父女关系让人动容。片末两人在沙漠重逢,张艺谋版的老男人和小女孩的故事,就像刘浩存在片尾曲唱的《一秒钟》那样:“再重逢一秒钟,须臾即永恒。”一边唱一边眼泪簌簌落下,他们的倾情演绎带给人一种宽慰,两人的情感最终达成和解。
反观当下,声称自己懂电影的人很多,电影不再是精神贫瘠年代的稀有资源,很多人却没有那种纯粹的热爱。在数字时代,没有人真正关心胶片、电影、张艺谋的用意,失去了70年代胶片时代的情怀。胶片流转间追逐光影,虽有颗粒状的不完美质感,但却是特殊情感的深深追忆。如今电影市场浮夸,许多人只爱看爆米花电影用来打发时间。而这部电影却用创造光影的电影人的视角,“给电影人的情书”作为情感根基,打动电影创作者和普通观众两个世界的人群,以身外身做梦中梦,极为贴切。
经典电影的文学底色
文学作为电影创作的养分,从文字到影像有一份隐秘的契约,当中涉及导演、编剧、演员对文学的完美诠释,不同时代映照不同的现实含义。因此文学和影视作品相辅相成属于亲人关系。好莱坞中经典文学作品是优质IP,而上世纪国内好电影都源自纯文学,中国电影的发展根基在于先有好的小说,才有好的电影。张艺谋的《红高粱》为中国电影首次摘得世界级大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电影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姜文电影三部曲《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也都是由小说改编。可以说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二者属于反哺与被反哺的关系,为视听艺术平添语言魅力。
《一秒钟》像极了张艺谋2014年拍的电影《归来》,同样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的片段。读过《陆犯焉识》的观众,似乎可以看见《一秒钟》和《归来》两部电影的情节。《陆犯焉识》的前半部分带着《围城》方鸿渐的味道,似乎严歌苓就是按着他的原型创作的。《一秒钟》截取自陆焉识从劳改农场偷跑出来,想尽办法看望丹丹的卫生宣传片的片段改编。该片是张艺谋创作心态回归的作品,他希望大众能够看到这种回归,用删繁就简的方式,反映这样一个大时代和有丰富历史沉淀的小说,虽是冰山一角却包含千言万语。
张艺谋善于挖掘现实题材,诸如讲述父子和解的《千里走单骑》,讲述夫妻爱情的《归来》《我的父亲母亲》,讲述命运无常的《活着》,讲述“纠结的坚持”的《一个都不能少》和《秋菊打官司》等,包括本片《一秒钟》都具有普世情感价值,都代表着张艺谋的人文情怀和情感缺憾。场灯暗下来,光影射出的投影,就是观众想要沉浸的另一个人文世界。(王 珉)
来源:内蒙古日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