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留守儿童成长为务工父母:“不想让孩子经历我曾经的留守”(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如果在我们读小学或者初中的时候,父母能够在身边辅导监督一下,我想可能会不一样。”谈起孩子的教育,罗鹏有些感慨。他认为,老一辈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当前的教育需求、教育形式也有些跟不上,和父母在一起能对孩子的教育有更大的帮助。
今年30岁的小胡也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与曾小群和罗鹏不同的是,小胡一家人共同在务工地广州租房生活。小胡说:“在我老家湖南株洲,很多人都会来广州打工,以前我父亲就长期一个人在广州工地干活,过年才能见上一面,总是感觉一家人关系没有那么亲密。”
如今,小胡在广州的一家大型电子厂上班,妻子在怀孕后辞掉了工作。平日里,妻子负责接送在广州上学的两个女儿。每逢上夜班,小胡就会抽出白天的时间接送孩子,并辅导她们做作业。在他看来,自己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能利用城市的教育资源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共同做好成长规划。
王欧分析认为,留守不仅对儿童成长期的学业、社会交往、个体情感具有不利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有长期效应。“这些子女留守、打工分离的负面效应,足以说明‘打工不分离’对孩子和农民工家庭的重要性。”王欧说。
产业发展才能留住人
在城市上学,能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丰富的教育资源,但留在广州并不是小胡的唯一计划。今年春节,他带着妻儿看了在老家县城买的新房,虽然目前还是毛坯状态,妻子已经兴奋地开始比划哪里放沙发和电视,两个女儿也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讨论谁睡上面。“看着她们开心的样子,我内心特别满足,这种热闹的场面,也弥补了我童年留守、见不到父亲的遗憾吧。”小胡说。
在小女儿上幼儿园后,曾小群在当地鞋厂找到了一份文员工作,负责厂内职工考勤和流程文件处理。据她介绍,这家鞋厂是当地于2017年专门从广东东莞招商引资开办的,吸纳了附近许多搬迁群众就业,“早上7点半上班,下午6点半下班,要接孩子申请一下就可以,非常适合家门口就业”。
“把孩子带出去打工是一个办法,但是留在村里的老人怎么办呢?”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返乡、能够返乡,也是罗鹏一直在做的事。他坦言,回家之后夫妻两人的收入的确比在重庆打工时低很多,孩子在乡村接受的教育水平肯定也不如大城市,但这正是他选择回乡的原因。
2021年,罗鹏和妻子通过当地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分别留在了黄桃村和何村村,致力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罗鹏看来,只有把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才能留得住人,村里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