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末|失控的道德危险的盲从——读《乌合之众》有感(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如今再次提起这些名字,恍如隔世。
这几天重读此书,一方面是因为省局鼓励干警们多读书、读好书、分享读后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信息和舆论爆炸式增长和传播,新的群体特征、群体思维、情感与道德观不断涌现,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匪夷所思的后果,让我产生了再次阅读这本书的欲望。
人性是相通的,相同人性所创造的历史,也是相通的。200年前法国大革命中涌现的“乌合之众”群体特征,在200年后的网络时代,依旧如此。
以下将结合《乌合之众》的文字,讨论一些网络热门话题,仅一家之言,如若需要更详实全面的理解,还是建议通读此书。
失控的道德 与网络暴力一线之隔
“我们从原始时代继承了野蛮和破坏性的本能,它蛰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孤立的个人在生活中满足这种本能是很危险的,但是当他加入一个不负责任的群体时,因为很清楚不会受到惩罚,他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网络暴力,“寻亲男孩刘学州之死”“染粉红头发被网暴身亡”“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
很多受害人,本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
诸多施暴者,亦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
仅仅因为隐藏于网络之后,仅仅因为附庸于“批判群体”,心底的恶意,因为知道难以被惩罚而恣意放大,泼向网络上的陌生人。
“你认识他/她吗?”
“是的,我认识。”
“你什么时候认识的他/她?”
“网上,短视频,大家都这么说,我说一句又怎么了,他/她心理承受力太差了吧?”
在网络暴力案事件中,“法不责众”的心态导致一些网民发言无所顾忌,“你一言我一语”式的网络暴力使得侵权主体难以确定。
面对网络暴力,被网暴者又往往面临证据收集难、证明难、维权成本高且手段有限等问题,常常束手无策。
在诸多受害者中,“取快递被造谣出轨”的女生,是第一位站出来追究造谣者刑事责任的“大女主”。在将近300个日夜里,她不曾屈服于“只是开个玩笑”“没必要这么较真”的风言风语,通过不懈努力,将这件“小案”由自诉转为公诉,最后两名偷拍视频造谣的男子因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这次维权,在公民人格权司法保护篇章上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危险的盲从 谣言如病毒般扩散
“正像缺乏推理能力的人一样,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强大而活跃,并且非常敏感。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以此事故在他们头脑中唤起的形象,全部栩栩如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