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之味》:故乡没有面目全非,却已物是人非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龚金平
亮相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米花之味》,故事发生在中缅边境一个四季如春的傣族寨子里。这里天高地远,苍翠辽阔,阳光有一种通透又热烈的明艳,一切都显得静谧安然。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节奏舒缓,如清风拂过生活的河流,偶尔留下几圈涟漪又飘然而去,绝不阻滞水的流淌,更不改变河道的方向。寨子里的生活看上去凝滞循环,苍白单调,但这里的人怡然自得,养育了一种波澜不惊的气度。那些日常生活中的龃龉与冲突、隔膜与对立,似乎都不值一提。
当然,作为一部故事片,《米花之味》还是有冲突的。这种冲突在可见的层面是代际无法沟通的隔膜,背后却是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剧烈冲撞。当“城市”“现代文明”以强势的姿态进入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寨子时,那些延续了几代人的传统礼俗、宗教仪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突然显出其全部的尴尬与别扭,甚至与保守、落后、愚昧成为同义词。影片并不想在两种文明的冲撞中分出一个胜负,评出一个高下,而是冷峻地意识到生活本身的悖谬与两难,用克制内敛的方式,让人物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之间试探、退缩、犹豫,终归释然。
在大城市打工多年的单身妈妈叶喃回到老家之后,虽然看着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潜滋暗长:曾经心心念念的米花,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吃;小时候给她留下温暖回忆的女儿喃杭,变得非常陌生,不仅有很多坏习惯,如撒谎、欺骗、偷窃,还缺乏同理心和感恩心;村民并非那么淳朴善良,而是有着不怀好意的窥探、诋毁……在心力交瘁之际,叶喃也想过逃离,但一个母亲的责任心又让她意识到,小孩的错可能都是大人的错。只是,大人的错又是谁的错?
影片中叶喃与女儿,叶喃与父亲,喃杭与老师之间的矛盾,看起来都像生活中微末的烦恼与风波,或是因喃杭“中二时期”的叛逆所带来的冲撞。但其实,这些矛盾真正的根源是喃杭等孩子因“留守儿童”的身份与生活,导致他们缺少管教,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那么,寨子里的年轻人为什么一定要外出打工?他们也许会给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如保障全家的生活,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只是,这听上去像一个伪命题: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都安居乐业,为何到了现代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反而有了生存的焦虑?说到底,这是因为现代化开拓了生活的疆域,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同时引入了许多以前不存在的物质诱惑,如进口饼干、电视机、手机、网络、汽车,等等。这种现代化的进程,对于这种少数民族村寨来说,确实是一次震惊与阵痛体验。面对这样汹涌的时代大潮,任何高调的宣讲都显得虚弱无力,影片只能通过那几个跳广场舞的大妈来表明心迹:大妈们在简陋的舞台上跳舞,突然停电,伴随着狂风暴雨,村民一哄而散,但大妈们仍然在黑暗中,面对着空无一人的观众席,跳得欢天喜地。也许,这份超然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喜悦,而非外在的褒奖或名利,是影片意欲树立的一个精神标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