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发射一营营长毕勇:以我无名,成就长剑威名(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第一次发射导弹后拍下的那张合影,毕勇一直保留在身边——
西北高原,长天寥廓。发射架和车身被导弹尾焰熏得一片焦黑,几名导弹号手在车前排成一排,把头顶的迷彩帽掷向天空。
照片上,傍晚的阳光仍然炙晒,映亮了他们脸上明晃晃的喜悦。
每次看这张合影,毕勇总能想起当时空气中弥漫着的“橡胶被烧糊的气味”。
“那天,我们是真激动啊!”回程时,毕勇和战友们兴奋地唱起了《打靶归来》。指挥长一路上都咧着嘴,司机跟着歌声的旋律开心地摇摆。
那是2007年,毕勇经历了一个导弹兵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第一次亲眼见证、第一次亲自参与导弹发射。
一年后,作为新兵连长,毕勇带着一群懵懂青涩的新兵来到旅史馆。红色的号手墙上镶嵌着一个个金黄的姓名,格外引人注目。
“连长,有你的名字吗?”一名新兵好奇地问。
“当然!”他在荣光熠熠的墙面上搜寻着,不一会儿就在密密麻麻的姓名中,锁定了最熟悉的两个字——毕勇。
“这不就是吗?”毕勇语气中带着骄傲,指给新兵们看。
岁岁年年,墙上的名字以稳步加快的速度不断增多。
一次点火,就意味着一次跨越。导弹发射,往往只需要转瞬即逝的几秒钟。但为了导弹发射的一瞬间,在这面墙上刻下名字的一茬茬官兵,走过了峥嵘的20余年,创造了常规导弹部队战斗力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
时隔多年,当毕勇再次站在号手墙前,墙上的名字差不多已是当年的3倍。
毕勇又想起了那年带着新兵在这里驻足的场景——那些新兵中的许多人,如今也把名字留在了这面墙上。
在他们曾注视过的墙面,一个个与导弹发射紧密相关的姓名沿着墙体延伸,一头连接着过去的足迹,一头延伸至等待书写的空白。
“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射号手,把名字刻在这面墙上。”毕勇说。
训练场上,毕勇向官兵部署作战任务具体行动。孙 波摄
“我们不需要艳羡别人的风光,做力所能及有利于国家的事,就是有价值的人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