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信修睦:创造和谐美好的人类文明新秩序(2)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有经济学家风趣地说,两个诚实合作的道德的人可能在握手之间就完成了交易,而两个自私的人则必须聘请律师来起草合同并雇用会计师来核查交易与支付的情况,当然,最后还有可能再请律师来打官司。因此,信用既是社会普遍信任度建立的个体道德基础,也是普遍交易行为得以成立的道德保障。
“讲信修睦”蕴含着对人类共同价值与和谐社会秩序的普遍性追求,为新时代中国提供了优秀的文化滋养、科学的价值导向和深层的实践智慧,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精神资源与文化底色。《辞海》中“讲信修睦”的注释:“讲求信用;修习和睦相处之道”,其所指向的对象和践行的主体,既包括个体的人,也涵盖家庭、社区、邻里、群体、社会、国家与国际交往。在新时代,秉持“讲信修睦”的原则,对于科学处理个人、社会、国家及国际交往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就个体层面而言,“信”是人格基础,是立身之本,是君子人格的内在要求。一个人言而有信,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前提,是走向社会的有效通行证。立身社会,个人言而无信,最终寸步难行。正如朱熹所讲:“人若不忠信,如木之无本,水之无源”,最终失去立足社会之基。取信于人,才能睦邻修好。
在社会层面,“信”是维系社会和谐、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与纽带。社会成员之间实现互信,才能互利共赢。“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人人守信,则社会清明,关系融洽,秩序井然,运行高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为本、货真价实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从而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社会才能良性运行与健康有序发展。
在国家层面,“信”是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基础。中华传统文化智慧中,为政者讲究诚信,是治国之本。社会主义社会,信用制度是为人民服务的,国之本在民,“取信于民则王,欺之于民则败”,历史发展的经验一再证明“为政以信”“为政以德”是条颠扑不破的社会真理。
在国际交往层面,中国在外交实践中,历来注重立“信”。国与国交往不是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敌对关系,而是合作共赢、同舟共济的关系。我国在国际交往、国际援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抗疫实践中言而有信,体现了大国担当,言必信,行必果,赢得良好的国际声望与尊重。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家之间睦邻友好,以和为贵,和平共处,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睦邻、友邻、善邻、安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美美与共,共同成就地区稳定、和谐发展、和合共生、世界大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进一步将“讲信修睦”的思想放在了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高度,为国与国之间关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思想引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