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晔:“可见”是社会身份建构的第一步|女性学者访谈③(2)
2023-06-01 来源:飞速影视
采写 | 肖舒妍
五月底接受采访时,陆晔刚从北疆回来。她跟随痛仰乐队,前往新疆阿勒泰地区参加了一场为乡村医生和牧民举办的公益音乐会。音乐会不需要门票,入场券是带上牧区所需捐赠药品清单上的一种。有上百位乐迷像陆晔一样,用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拖着各种药物从全国各地赶来,和当地哈萨克牧民以及跟随牧民游牧的乡村医生一起,在露天的巨石阵中看痛仰乐队和新疆本土音乐人带来的演出。
回到上海,陆晔为这次北疆之行写下一篇手记。在手记的末尾,她写道,“我很羞愧。我这种知识分子总是缺乏行动力,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偶尔想做点什么,也总是十分笨拙。”
陆晔在北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摄影/张扬)
平日生活在上海的陆晔,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她的名字,对新闻学界之外的人可能显得陌生——她鲜少接受采访,即使这次采访,她坦言自己在答应之后也曾后悔连连,觉得学者以学术作品说话,不必走到台前;但新闻学专业的学子,少有没读过她的论文、没用过她编的教材的。
2002年,陆晔与潘忠党教授合作发表《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将关注点放在新闻专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和新闻从业者的自我认同,即对“成名的想象”上。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引发了业内广泛的讨论,尽管赞美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但在新闻专业主义相关文献中,这篇论文的累计引用量至今仍是最高的。
此后,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兴起,新闻生产不再像过去由机构媒体把控,陆晔又发表了“液态新闻业”等相关研究,探索传播方式和传播主体的改变对新闻业的影响。而现在,城市影像,尤其是短视频传播成为了陆晔的研究重点。在她看来,短视频使得大量普通人在社会生活中变得“可见”,进而得以与公共生活建立联结、改变命运。
对于这种“研究转向”,陆晔却自认从未改变最初的学术志趣:自1994年博士毕业之后,她就将“媒介社会学”作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无论是最初研究新闻编辑部,还是之后研究“液态新闻业”、现在研究短视频传播,都处于“媒介社会学”范畴之中。所谓“转向”,只是她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而研究对象的变化,不是她本人的学术志趣有所转变,而是她所关注的新闻行业处于剧变之中。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