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雷希特专栏:“我将自己疏离于世界”(2)
2023-06-17 来源:飞速影视
克里斯托弗·潘德雷茨基
他的祖母是亚美尼亚人,从土耳其的种族大屠杀中逃生,她将潘德雷茨基带去亚美尼亚教堂听弥撒,而不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罗马天主教会。他还有一位祖父是德国人,这是另一个会带来不便的遗产。在音乐学院,他以波兰民间音乐曲调创作的作品与斯大林主义风格保持一致。这位新人作曲家的真正自我被永远地隔离起来。
他的创造性以抽象现代主义风格的形式得以解放,这是一种被人们以其认为的各种意义来解读都可以的音乐。他为52把弦乐器写过一部作品,并命名其为《8分37秒》——也是这首曲子的时长。他说:“它只在我的想象中,以某种抽象的方式存在。”应1961年的华沙秋季音乐节之邀,这首曲子需要一个更为吸引人的标题,他将其命名为《挽歌》,并将其献给广岛核弹的受害者。在飞流直下的小提琴声与敲击大提琴琴马那种像啄木鸟那样的声音中,我们能够听到对警笛声的模仿,这是一个被困的人为他的生活而哀号。《挽歌》迅速成为国际前卫艺术界的热潮,潘德雷茨基一夜成名,并能够以访问学者名义在西柏林和维也纳居留。
他对此的回应是质朴的《圣路加受难曲》,尽管是无调性作品,但是基于巴赫的传统,符合拉丁礼仪。这部作品过于宗教化,在当时的波兰无法上演,但在西德大受好评。1970年代中潘德雷茨基有几年在耶鲁教学。他的婚姻虽然美满,但他却写了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性犯罪歌剧《卢丹恶魔》。在1980年代,他拥护那位来自波兰的教皇,并认可团结工会。他住在克拉科夫郊区的一所由他自己建造的房子里,成为了国家的标志性人物,但是门上的花环越多,他就把与自己的距离拉得越远。他最喜欢的作曲场所是波兰小村亚斯琴比亚古拉海滩上的一间小屋,当他望向波罗的海时,背对着波兰。
在他为宣传自己的作品而接受的采访中,几乎不会展示自我。单就个人而言,他很迷人、大方、不为难人。直到你离开房间后,才会意识到他几乎什么都没说。像哈特曼一样,他坚守着一条卫生警戒线,将自己锁在里面进行保护。在后来的一些作品中,我们听到了一些被埋葬的回忆——在时长半小时的那部华丽的六重奏中爆发的犹太民间音乐曲调,在第七交响曲中展现的也许源自亚美尼亚的东方色彩。他曾经称《圣路加受难曲》为他最重要的作品,但他可能并不是这么认为。他的传记作家伯纳德·雅各布森写道,现代主义是“有用的权宜之计,而不是创作的基础”。与在俄国的肖斯塔科维奇以及在德国的哈特曼一样,他掌握了在公众关注中隐身的艺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