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林之翰:鄂豫皖红军医疗卫生事业开拓者‖赵东云(2)

2023-06-18 来源:飞速影视
1929年2月,正处彷徨之际的林之翰,在汉口街头偶遇老相识陈理平。叙谈中得知,此时的陈理平已在鄂东北参加了红军,这次秘密来汉口是为红军采购药品。经陈理平介绍,林之翰来到黄安(今湖北省红安)七里坪,在那里参加了红军第三游击队(即红31师93团)。到红军部队后的两个月中,林之翰亲身感受到边区军民亲如一家的浓浓深情,党代表的介绍、讲解,又使林之翰进一步认识到: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革命队伍,林之翰以饱满的激情投入火热的红军工作中去。不久,经曹学楷参谋长、丁守一司药的介绍,林之翰加入了党组织。从此,林之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
1929年春夏,正是鄂豫皖边区初创时期,条件相当艰苦。林之翰来到边区后,很快与戴叔先等就着手组建第一所红军医院——黄安刘家园红军医院,林之翰担任院长,戴叔先任副院长。由于敌人的封锁和条件限制,刘家园医院十分简陋,不仅没有固定的病房、院区,药品、器械奇缺,连医护人员也极少。但鄂豫皖红军的医疗事业,正是从刘家园医院起步的。年过四十的戴叔先(鄂豫皖创建人之一的戴克敏的八叔)是一名中医,当时刚伤愈归队,林之翰擅长西医、能做手术,是难得的人才。刘家园医院成立后,戴叔先主抓内科,林之翰主抓外科,四名动员来的农村姑娘当看护,由林之翰带着,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医院药品、器械奇缺,从多种途径收集,除了在战场上缴获一些药品、器械外,还由党组织派交通员到武汉采购,更多的药品、辅料等则靠自己动手采集草药、因陋就简而制成。
每当战斗结束,伤员被安置在老乡家里,医护人员一家一家跑,给伤员包扎、喂药、换药、打针和做手术。仅仅两个月,刘家园医院收治的伤病员就由最初的7名增加到70余名①。
刘家园红军医院虽然规模不大、机构也不健全,但改变了红军完全依靠中医中药、医无定点的状况,开始了中西医相结合的新模式,伤员可住院接受较为稳定治疗的新阶段。在边区领导关怀下,在医护人员努力下,这所医院为救治红军伤病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鄂豫皖边区红军的医疗卫生事业打下了早期基础。
见证军医事业发展
随着根据地不断扩大,红军战斗流动性更大,伤病员难以及时送至后方医院。1930年2月,红31师决定组建前方医院。该医院以师医务所为基础,从刘家园医院抽调部分医务人员组成,这是鄂豫皖边区第一所前方医院,林之翰调任前方医院院长兼政委。林之翰等医护人员将医院所设地点尽量靠近战场,对伤员根据伤情研判做到及时筛选、及时抢救、及时后送,这样就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伤亡,降低了致残率,这种模式后来成为鄂豫皖边区红军医疗卫生工作秉承的优良传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