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林之翰:鄂豫皖红军医疗卫生事业开拓者‖赵东云(4)

2023-06-18 来源:飞速影视
艰难环境见赤诚
1932年5月,张国焘在鄂豫皖边区和红军中掀起“肃反”运动,林之翰被关押审查。审讯期间,林之翰受到灌辣椒水、踩杠子、陪杀等严刑逼供,但他坚持原则,抵制一切“莫须有”的罪名。由于当时红军缺乏医务人员,林之翰才死里逃生。他被开除党籍、撤销领导职务,留在总院当一名普通医生,仍战斗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
1932年8月,红四方面军开始撤离鄂豫皖苏区,红军总医院大部随军西进川陕,林之翰留了下来。由林之翰负责带六分院及其他分院的一些医务人员,带着一大批伤病员,转移至大小细吴家、白沙关、莲塘山、陡山河一带山区隐蔽。林之翰等将伤病员分散在几个医务所,医务人员积极施救、治疗。
1933年1月,鄂豫皖省委决定派总医院邵达夫院长前往党中央汇报工作,林之翰接任总医院院长之职,负责医院工作。1933年7月,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鄂豫皖省委令重新组建的红25军围攻鄂东重镇七里坪。当时,敌人重兵压境,粮食渐断,军资匮乏,战斗进行得十分艰难、惨烈,红军减员近半。林之翰带着医务及工作人员,克服医药、器械、人员奇缺等种种不利条件,全力以赴投入救治伤病员的紧迫任务中去。有的战士患便秘非常痛苦,医护人员就跪在身边用手一点一点地抠出来;对疟疾、尿闭、烂眼等疾病则多采用中医药治疗。七里坪战役伤亡惨重,看着曾救治过的一张张熟悉的面庞消逝,林之翰痛心不已。
1933年冬,边区的环境更加恶化,敌人把根据地分割得支离破碎,封锁愈加严密,粮食、弹药、药品、食盐及其他物资都难以运进根据地,妄图隔断红军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困死根据地。为摆脱困境,林之翰等医护人员外出挖草根、剥树皮以充饥,把极有限的粮食留给伤病员食用。由于缺医少药,又没有营养,伤病员身体极为虚入,加之时值深冬,冰天雪地,房舍、草棚又被敌人烧毁,伤病员和工作同志有不少饿死、冻死。为防止敌人搜山“清剿”,林之翰带着医务工作人员、伤病员不断转移,并设法将伤病员隐蔽起来,以免敌人杀害。一次,一位女看护因掩护伤病员自己没有来得及避开,被敌人抓住,任由严刑拷打,女看护没有吐露伤病员的藏身处,最终她以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伤病员的安全。
在当时条件下,施行手术就更为艰难。没有麻药,就采用史无前例的方法:用食盐水注射加以精神鼓励;手术器械几乎全依靠自制:剃头刀当作手术刀,木工锯用作手术锯,洋伞骨子改制为探针,镊子和夹板都是用竹子制成的;大树下或河边平坦处放一块木板、垒一块平台,那就是手术台。伤病员对于简陋的医疗条件很理解,他们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施行手术时,伤病员咬着一块破布,或一根木片,不管多么疼痛,吱吱作响,浑身大汗,拳头紧攥,强忍着钻心疼痛不喊不叫,他们的行动令医护人员极为感动。曾任皖鄂特委书记的何耀榜同志回忆当年林之翰为他做手术的情形时说:“林院长就是用这些简陋的手术器械,在河边大树下的石板上,历时一个多钟头,为我取出了子弹和碎片,完成了血和肉的战斗!”尽管条件极为艰苦,但同志们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当时流行于大别山区的一首歌谣是战士们心境的真实写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