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硝烟的战争——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隐喻现象分析

2023-06-22 来源:飞速影视
隐喻本质上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种事物”,它广泛存在于日常话语中,甚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思维手段。在认识到其普遍性后,研究者越来越专注于去挖掘那些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隐喻背后的涵义。每一个行业或领域都有其常见的概念隐喻,但有一个概念隐喻几乎弥漫于所有话语领域,这就是战争隐喻。所谓战争隐喻,即以真实的战争类比非战争行为或事件,往往用战争术语描写赋予其他范畴强烈的对抗性、紧迫性和修辞认知张力,比如辩论、体育比赛、商业竞争、演讲、政治选举、自然灾害等语境下,战争隐喻得到频繁使用。
在当代中国媒体话语中,“医疗即战争”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隐喻词汇。病毒、疾病、病菌是敌人、敌军、入侵者;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是对抗疾病的斗士、勇士、战士,如有必要可能人力“肉搏”;医疗工作者是患者的同盟、军师,他们是吹哨人、白衣天使,是“防疫战线上的英雄”;生产一线则是“前线”;而疫情防控最终一定会“打赢”、取得“胜利”等等。与之类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媒体相关报道的战争话语仍然被广泛使用。我们主要关注当下媒体在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时的战争隐喻现象,并对该隐喻的认知基础、形成原因进行探讨,进一步思考使用战争隐喻的正负向功能作用。
1、作为关键战争隐喻的“战疫”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看不见敌人的战争,由武汉封城开始正式打响,被媒体称为“战疫”,与“战役”一语双关。1月23日,新华网时评文章《以非常之役迎战非常之疫》首次提出“战疫”的概念,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媒体对“战疫”描述出现频次越来越高,截至2月12日依然没有减弱迹象。

没有硝烟的战争——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隐喻现象分析


众多媒体通过“战疫”这一隐喻,强调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迫性,勾勒出了让人产生视觉联想的一场现实战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赞颂牺牲精神。“何建华同志牺牲了,我们的好大哥、好师长走了,我们会继续传承和发扬他恪尽职守的工作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在英雄战斗过的地方继续战斗,坚决完成疫情防控任务,也坚决替他站好岗。”(澎湃新闻《战疫者|民警一线牺牲后,局里以他名字命名成立抗疫突击队》2月4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