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十三邀》被疯狂diss的许知远,到底知多远?(3)

2023-06-28 来源:飞速影视
那十年间,“知道分子”一度成为知识界的一种新锐并带有明确褒义的身份认定,它成了基于(或效仿)知识分子传统的一种精神附加值甚至新姿态的呈现。

因为《十三邀》被疯狂diss的许知远,到底知多远?


木心。
然而,十多年过去,连“知识分子”都在西方语境中不断历经批判性的重新解读,“知道分子”在它诞生的文化土壤中,也一层层地被剥去那些意义的幻影,在网络碎片化时代,逐步又被消解为“知识分子的反面”。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就曾发声:“我们常常以为,中国拥有12.5亿部智能手机的时候,已经和世界靠得很近了。但是这些手机很大程度上创造了许多‘知道分子’,而中国需要的是知识分子。”
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也放言:这年头要在微博上扮演一个学富五车、经常说点格言的人实在太容易了,百度一下即可。对社会事件不发表点自己的看法,也无法满足众多粉丝期待。很多人实际上是“知道分子”而非“知识分子”。他的专栏签名常年设为:多歧为贵,不取苟且。(“百度一下会死啊?”“会。”这个段子,如今已成为“苟且而活”的嘲讽解释。)

因为《十三邀》被疯狂diss的许知远,到底知多远?


社会 需要知识分子。
“知道分子”和“知识分子”的鸿沟到底有多深?曾被《新周刊》提名为“年度知道分子”的许知远,就曾公开声明:我最痛恨这个词了!在他看来,知道分子与知识分子的差别,就是苟且与远方的距离。
有人也曾列出知道分子的五大评判标准:1.知道分子喜欢网络,任何一个都是杂家,随口即可说出无数概念、原则、定义、理论,所涉领域广泛。2.知道分子不甘寂寞,与媒体关系密切。默默无闻和知道分子是一对矛盾的词汇。3.知道分子对于批评比原创更热衷更有想法,在驳斥对手的过程中,他们最懂得享受比别人知道得更多的快感。4.知道分子追求自由,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秀的事。5.知道分子很少会安静下来慢慢写一本书,他们最大的特征是“不为”,最大的特点是“到处开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