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随之谜”:长达五十年的考古证明曾国、随国本是一国(2)
2023-06-28 来源:飞速影视
山东苍山鄫国故城遗址
1933年,在安徽寿县李三孤堆战国楚墓出土了一件“曾姬无壶”。这个作器者“曾姬无”是战国初年楚声王的夫人,楚声王是楚惠王的孙子,那么这个“曾国”竟一直延续到战国初年。更为关键的是,虽然她的父国也是“曾”,但她的父姓却是“姬”,这表示她绝对不会来自姒姓鄫国,当时一定还存在另外一个姬姓曾国。受此启发,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中,第一次提出“曾侯”器当为“楚之邻国”曾国,但仍将“曾子”器定为山东鄫国。
至此,学者已经开始认识到,存在一个与楚国毗邻的“曾国”,刘节《寿县所出楚铜器考释》指出《左传》中郑国有个“鄫”地,据杜预注在今天河南睢县东南,故考古发现的姬姓曾国应该是从郑国鄫地南迁到楚国一带的,甚至可能就是灭西周的缯国。不过,当时关于曾国的青铜器都是零星出土的,还没有一处科学发掘的曾国遗址与墓葬。所以,学者的推测也只是无源之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目不暇接的曾国考古时代终于来临了。
最早是在1966年,湖北京山苏家垅发现了97件青铜器,其中几件铭文标着器主“曾侯仲子斿父”的身份,断代大致在西周末期至春秋早期之间。当时在张政烺先生指导下,考古简报指出,这个鄂北地区的姬姓曾国应该就是灭亡西周的缯国,区别于山东与郑国的鄫。之后1970、1972年,湖北随州熊家老湾又两次发现曾国青铜器,其中有“曾伯文簋”。随后,在湖北枣阳、河南新野也发现曾国青铜器,其中有“曾侯絴伯戈”,断代大致在春秋早期。
早在清人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中,就指出《左传》中的“缯关”即灭周之缯的遗址,因为“缯关”在今天河南方城(属南阳),而与缯国合谋的申国正是在今天河南南阳市区。而这段时间的考古更加表明,至少在西周末期至春秋早期,“曾国”是横跨鄂豫二省的一个强国。这样看来,高士奇、张政烺的观点似乎得到支持。(注:不过今天学者多根据《竹书纪年》的“西申”“申戎”的称呼,认为申国应该在陕西一带,那么缯国也在西北地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