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人为什么容易变成恶魔?(3)
2023-07-07 来源:飞速影视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驱使着这些看起来很正常甚至还有点优秀的人?
许多喷子仅仅是为了图个乐,还有些人受意识形态驱使,攻击所有反对他们信仰体系的人。但这两种类型的喷子都倾向于针对那些威胁到他们信念或自我意识的用户。
而另外的一些喷子,则表现出“黑色四分体”的人格特征。在这类喷子中,Gorman发现了一些共同点:他们是11到16岁的孩子、过度使用互联网、几乎没有父母的监督。
但也有些喷子并不符合“黑色四分体”的人格类型。当Gorman与这部分人交往时,他们愉快、友好、富有同理心。
那么,这些现实生活中正常的社会成员,为什么会在网络上表现得如此反社会?
移情障碍
人类的大脑是为了适应面对面的交流而进化的,它还没有适应网络交流。
非语言交流,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和音调音色等创造了一种富有互动性的、精确的社会语境。我们无法精确计算出在人与人的交流中,非语言交流占据多大比例,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是交流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但大多数网络交流都只能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充其量还有一些Emoji、动图、表情包。
想想看,如果你当着我的面说了一些刻薄的话,把我惹哭了,你可能也会有点不舒服。除非你特别刻薄或者是个心理变态,否则我的痛苦会引发移情反应,激发你的怜悯。但如果你是在微博上发了一些恶毒的话,让屏幕外的另一个人哭了,再多的emoji也无法还原一个成年人哭泣时的模样。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线索来引发移情反应,你的恶意很可能会继续滋长。
而这,就是非语言交流的缺席所带来的移情障碍,也是很多人伤害了别人却感知不到恶劣性的原因之一。
不良去抑制化
当移情障碍遇到了网络互动的匿名性,“不良去抑制”(toxic disinhibition)出现了。
匿名意味着现实生活中的限制的降低,可能会导致不良行为。例如,用户可以随意做他们想做的事、说他们想说的话,不用担心会遭到报应。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网络平台能够给予一位用户最坏的惩罚只是封禁帐号,然而这么做没什么效果,该用户仍然可以创建一个新号继续他的行为。换句话说,他基本上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是“不良去抑制”的表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