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第二期)(3)

2023-07-07 来源:飞速影视
但是纳粹德国1913至1938年的经济年均增长2.6%还是微不足道的,它低于1870一1913年的平均水平2.9%,更远远低于1950至1960年的7.6%或1950至1970年的6.2%,所以纳粹德国的经济只能叫复苏而不能叫腾飞。1933年1月希特勒上任帝国总理的时候德国有六百万失业人员,两年后失业人数降至四百万,到了1936年就基本实现充分就业。
(五)希特勒首先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解决就业问题,其次限制已婚妇女就业,鼓励妇女回家专营家务;第三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民用和国防工程),包括修建高速公路、飞机场、兵营、齐格菲防线;第四通过扩军和实行劳动义务制解决失业问题,此外党和国家的官僚机构还大幅扩招公务员。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过渡不是通过通货膨胀实现的,它的工资与价格完全稳定。以9月30日为每年统计截止期限,德国1933年的失业率为20%,1934年为20.5%,1935为9.6%,1936年为5.7%,1937年为2.5%,1938年仅为0.95%。德国失业人数1933年为550万,1935年为200万,1937年不到100万,1939年只有几万,基本上“消灭”失业现象,甚至出现劳动力短缺。1933年德国的外贸出口仅是1928的39%,到了1938年外贸出口也没达到1932的水平。
面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 的兴起时德国别无选择,只能进行贸易保护,进口被限制在粮食和原材料等有限的项目上,凡是国内能生产的尽量由国内生产或替代。为了扩大出口,国家支持资本家为获取新投资市场而斗争,乃至诉诸武力,使用军事手段。在德国并不存在国家对外贸的垄断,除了某些产品(特别是谷物)以外对外贸易一般由私人资本经营。纳粹德国对外贸易的重点是战略物资的进口,为了保证进口,政府又大量提供补助金和提倡对外倾销政策,以使进出口平衡,从1935年起德国的外贸连续三年出超。
(六)德国的国外投资在1938年仅为6.76亿美元,如果把专利权、隐蔽资本和其它财产页计算在内的话德国的国外资本在二战将近结束时为62亿美元。德国在亚洲各国(中国、日本、伊朗等)的投资也很大,1937年德国在中国的投资达1.37亿美元。纳粹德国政府采取紧缩银根,强化金融创新。首先加强对外国资本的管控;其次实行新货币政策;第三健全银行监管;第四加强外汇管制;第五对进口进行管理;第六松财政,紧货币。松财政即由国家大量投资,兴办公共工程(修筑道路,兴建机场、建造住宅,改良农田等),以刺激需求。紧货币就是采取以借债为主的筹资方法,严格控制货币流通量。此外帝国政府发行总计约80亿帝国马克的中长期债务,长期债券是由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储蓄所)安排的,即从储户和保险者身上筹措资金。这调动未动用的生产因素,增加国民收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