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神赵子龙在明清作家眼里是怎样的形象呐?(7)
2023-07-21 来源:飞速影视
这两次临危救主的叙事模式一样,都是在主公身陷重围,走投无路之时,赵云如同天降,挺身而出,轻松击退敌将,使得主公转危为安。罗贯中正是通过这种独具匠心的安排,彰显了赵云的赤胆忠心,一心为主。
五、胸怀天下,敢于直谏
赵云在磐河大战,救公孙瓒一命,面对赵云的投奔,公孙瓒“不投冀州牧袁绍,反投奔我”的质疑,赵云义正言辞回答:“愿从仁义之主,以安天下”,以此来表明自己的仁政理想。如果说在裴松之注中,赵云的仁政理想还只是萌芽的话,那么在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赵云的仁政理想就已生长为苍天大树,他拥有胸怀天下的抱负,这意味着赵云绝不是只会在战场上拼杀的武将,更具有为国为民的仁政理想,这也让他在面对偏颇的政策和错误的决策时,敢于直谏,维护国民的利益。《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赵云文武兼备,既可上阵杀敌,也能治国安邦。
在众多事例中,赵云阻止刘备分赐益州田宅和劝谏刘备放弃东征伐吴,最能体现他胸怀天下的抱负和敢于直谏的品质。而罗贯中不仅将这两个事例在小说中全部保留,并对其中某些观点进行了补充。
刘备平定益州封赏诸官,赵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和同僚的荣华富贵,而是益州百姓的安居乐业,“天下都定,不夺私爱”的话语表明赵云的仁义爱民之心,借霍去病的典故来阐述自己的仁政理念,可见其君子品德。这一段描述基本与裴松之注中记载基本一致,可见赵云敢于直谏的品质,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被人们铭记和赞美。
先主为关羽报仇而起兵伐吴,众人多不敢言,唯有赵云力谏,陈述天下局势,罗贯中除了保留史籍中赵云的谏言外,还补充了“天下者,重也。冤仇者,轻也”的表述,不仅让赵云的谏言更具说服力,更表现出赵云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救民于水火的信念。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