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大第一学生寄宿舍,原来在这儿!见证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4)
2023-07-21 来源:飞速影视
西斋、东斋以及八旗先贤祠,分别被称作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寄宿舍,简称第一斋、第二斋和第三斋。南斋因是教习宿舍,故未纳入该序列。早期四斋、五斋地址不详,六斋曾设于景山西侧雪池胡同。四五六斋没多久就停办。
上世纪二十年代,新设女生寄宿舍,称五斋,位于蜡库胡同。1933年夏,五斋最终落户马神庙公主府。1933年8月第34期《北平周刊》(北大第一院编辑出版的)刊载了一篇文章《五斋怨声载道》,文内指五斋迁址公主府不久,女学生抱怨房间小,空气坏,颇有怨声。
1933年底,八旗先贤祠退租,北大三院部分校舍被改为新三斋。1935年下半年,汉花园校区东北角建成由梁思成设计的新式宿舍楼,俗称“灰楼”,即新四斋。至此,老北大抗战南迁前学生寄宿舍“五斋”和西斋的格局基本固定下来,统归总务处庶务部所辖的“斋务课”管理。
红楼建成后 西斋迎来改造
在1918年刊印的北大二十年纪念册上,附有当年《国立北京大学文理工科全图》。图下端左侧有个八字门,即西斋大门。门内有一条甬道贯穿南北。甬道西侧,自南向北依次为:“丙字号”学生宿舍、文科教室、文科教员休息室、“辰字号”学生宿舍,最北一排为厕所,靠西墙处尚有少量宿舍、校役室、茶炉等。
甬道东侧,南起的头进院是五排平房,为教职员宿舍,周作人曾这样回忆,“普通叫作‘卯字号’,随后改作校医室,一时又当作女生寄宿舍。”这里就是后来的五斋所在地。第二进院以食堂为主。第三进院是校长室、各科学长室等。四至六院分别为国史馆、存储讲义室、西文藏书楼等。最北,沿公主府后墙一长排平房,就是由北斋改成的储藏室。
教职员宿室往北紧挨甬道狭长的区域内,还建有南北房十二排,理发室一间,文科教室五间,预科补习教室二间,北端四间为厨房。该区域连同教职员宿舍、食堂与甬道西侧建筑群共同组成这一时期的北大西斋。
该纪念册还所附马神庙校舍照片一帧,可见:彼时今景山东街东侧明清内皇墙的西侧尚未加盖建筑,紧邻内皇墙东侧的一溜平房即西斋之一部分,西斋东首靠南数排平房即教职员宿室;中路公主府正殿(即北大时期大讲堂),东路西洋式生物馆楼和公共教室楼(一说数学楼)清晰可辨。
据史料,北大红楼建成时,原规划为预科寄宿舍,实际使用时调整为文科、图书馆等教学办公场所,这也导致景山东街校区要腾出空间增加学生宿舍以弥补缺口。1918年7月2日《北京大学日刊》刊载一则《本校布告》,“教职员均不复寄宿校内”。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