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了700年的“中国风”如何影响欧洲艺术?(3)
2023-07-27 来源:飞速影视
到了17世纪中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明朝的覆灭和清朝入主中原给景德镇御窑的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为了满足与日俱增的瓷器需求,荷兰商人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向日本有田町订购瓷器。与此同时,代尔夫特的青白彩陶也扩大了生产规模。日本的瓷器纹样设计师以及景德镇的一些私人窑厂在延续传统青花瓷的生产的同时,改良制作出彩釉瓷器,并且马上得到了欧洲买家的推崇,巴洛克时期,这种瓷器工艺趋向臻美。
(图左)荷兰加工的中国棒槌瓶,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早期,埃斯皮尔家族收藏。这件带有莲花刻纹的白色瓷瓶上面的珐琅彩是1709年至1725年间在荷兰后加上去的。
(图右)荷兰加工的中国瓷盘,1710-1730年,埃斯皮尔家族收藏。这件瓷盘上的精美的珐琅彩饰源于康熙五彩及日本柿右卫门彩陶,由荷兰当时技艺超群的瓷器装饰艺人加工完成。
这一审美取向的转变也激发了欧洲人开始在中国进口的瓷器元件上施以珐琅彩加工点缀。这种做法大概是由荷兰人首倡的,英国、德意志地区、维也纳和意大利地区的制瓷工匠们纷纷跟风仿效。这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中国风:首先是因为中国和日本的瓷器在其中充当的重要角色,其次是因为欧洲人后加的“中国风”装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源于中国瓷器或者是欧洲改良的中式装饰风格的影响。
如果说这些后加珐琅彩的中国瓷器是由荷兰或是欧洲其他地区的一流工匠精心制作的,那么还有更多数量可观的瓷器使用了相对并不那么考究的简单装饰,其目的仅仅是对白瓷、青花瓷或者一些纹饰简陋的中国瓷器加上色彩。大多情况下,那些纹饰简陋的彩陶被用于欧洲贵族宫殿的类似于“瓷器室”“漆器室”或“中国室”的特殊房间内。在这些房间内,中国和日本的陶瓷器物往往被放置在墙边的架子上,高低并无统一的规制,从地面到天花板都可以,只要摆设的结果能符合事先的设计,并能达到为室内的视觉增添光彩的效果即可。
“中国风”在法兰西:
田园诗意与巴黎风尚的融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