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了700年的“中国风”如何影响欧洲艺术?(7)

2023-07-27 来源:飞速影视
中英混合式园林最早于1685年出现在威廉·邓波尔爵士的著作《论伊壁鸠鲁花园及其他》中。邓波尔爵士在书中写到,不规则的园林是由中国发明的,在日本,人们将这种不对称布局风格称之为“Sharawadgi”,即“优雅”而又布局“不规则”。邓波尔爵士当时是英格兰驻荷兰大使,不仅熟练使用日语,而且也熟悉尼霍夫的著作,并因此了解到了中国的圆明园——一个被旧颐和园环绕的大花园,遗憾的是,圆明园后来在战争中被摧毁。
总的来说,那些景观设计顶尖大师成功地将“世界就是一个大花园,错落也是一种自然美”这个想法成功地推广和传承了下去。1712年,约瑟夫·爱迪生也盛赞中国园林在自然景观的围绕下是如此的优雅协调。1715年,伯灵顿勋爵在亚历山大·波普和威廉·肯特的协助之下,设计了他在奇斯威克庄园的花园,并引发了有关景观设计激烈的讨论,后来人们将此称为“如画”(picturesque)。兰斯洛特·布朗是第一位将西方古典园林成功转型的设计师,他借助自然环境,配上中式的亭台楼阁,设计了一个精致美丽的东方园林。在园林中建造各种不同国家建筑的目的是打造一个世界之窗,当人们漫步其中时,可以因领略到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化建筑的风采而感到愉悦。

流行了700年的“中国风”如何影响欧洲艺术?


中国风园林,1738年,英国白金汉郡斯托。建造于斯托的中国风园林是英国最早的仿中式建筑,极有可能是英国最著名的建筑家威廉·肯特设计的。建筑上的纹饰则是由意大利艺术家佛朗切斯科·斯莱特绘制完成。
在英格兰,最早的中式园林建筑是由第一任科巴姆子爵理查德·邓波尔委托在斯托(白金汉郡)建造的。根据1738年的记载,这座园林中的建筑是由威廉·肯特创作设计的,肯特在18世纪3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中式园林建筑方案。斯托地区的中式建筑和约翰·加斯帕笔下的松岛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由于日本的松岛寺和斯托地区的中式建筑都坐落在小湖边,并且通过一座栏杆上装饰有瓷器花瓶的桥和外部相连。建筑外部绘制的中国妇人图案早已失去了颜色,而内部的漆木屏风和其他中式物品依然保留了他们原有的色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