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理性的自负”:通向地狱之路,是用善良的愿望铺成的(4)

2023-07-27 来源:飞速影视
因为这要求计划经济的指挥者对整个社会的需求有非常充分的了解,达到一种近乎“全知全能”的状态,掌握所有知识和瞬息万变的信息——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由集中的计划来决定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的方案总是片面或者武断的,最后很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警惕“理性的自负”:通向地狱之路,是用善良的愿望铺成的


▲计划经济时代的苏联
▌哈耶克的思想影响
哈耶克对于20世纪思想的两大核心问题做出了独到的解释和批判,他的思想本身也在20世纪遭遇了波澜起伏的命运。
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后来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在1944年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他的观点在思想界位于边缘的位置。在和凯恩斯的论辩中,起初也是凯恩斯占据上风,因为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刚刚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更受欢迎。
直到20世纪70年代,哈耶克的声誉才有所好转。197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人们在那时发现,计划经济模式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出它的弊端。
到了80年代,以里根和撒切尔执政为标志,放任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越来越盛行,哈耶克的声誉也随之提升。
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一时间哈耶克的声名如日中天,他被看作是一个理论先知,在几十年前就预言了苏联的末路,曾经边缘的哈耶克思想变成了新的主流。
然而,随着近三十年来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增长放缓,人们又开始反思和批评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哈耶克的思想呢?哈耶克既不是异端,也不是先知。他的思想有深刻的洞见,但不应该被当作是教条。
记得哈耶克在伦敦经济学院的一位同事,著名政治哲学家奥克肖特曾经说过,哈耶克自己也是一个计划主义者,他是“那种想阻止一切计划的计划主义者”。但这也是对哈耶克做了教条主义的解释。
实际上,哈耶克自己并不是反对一切具有计划取向的实践活动,否则他对中央银行和高等法院的设想就完全不可思议了。他当然明白,人的实践活动中总是存在着有意图的计划,这是因为人类意识本身就具有这样的特性,能够对未来做出设想,以此来引导实践。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