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文脉」忆往昔公元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汕头工业开新局(5)

2023-08-02 来源:飞速影视
汕头的开埠以及开埠后的早期城市化、工业化的历史表明,“因港而生、因商而兴”背后的逻辑是“靠市场而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汕头港辉煌不再,国内外市场萎缩,汕头市区工业化进程被打断。新中国成立后,汕头市围绕“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的目标,先后兴办了数以百计的工业企业。30年间一步步形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和轻纺食品工业体系。至20世纪70年代末,汕头市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已经居于全省前列,奠定了此后改革开放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培育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的职工队伍。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大潮,汕头经济特区兴办,汕头港复苏与扩建,澄海、潮阳、潮南以及潮州、揭阳各市成为粤东城市化的主战场,民营企业崛起为市场主体,为汕头市的工业化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工业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主城区,全域多点错位发展成为汕头工业化布局的全新形态。被细化了的专业市场导引的纺织服装业、化工材料业、玩具业、食品业等优势行业,取代了原来生存于传统体制下的“小而全”的工业体系,汕头市的工业化进程逐渐步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成熟期。
汕头的工业文化精神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它是根植于国家和市场的需要之上的。以公元厂为例,正是因为当时国家的感光材料极度落后,林希之用技术填补了国家的空白,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才在汕头催生了全国第一家感光材料厂。
其次,它是开放的。从开埠年代以来,汕头人很善于利用开放的优势来发展工业。以公元厂为例,投资主体是侨资,林希之就是“海归”。汕头工业的发展,历来都不乏许多海内外潮人潮侨的支持,用开放的网络渠道来反哺本土工业化,是汕头工业发展的传统。
再次,它是精细的。潮汕地区产业基础差、交通不便,要靠精细的技术和工艺,来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潮汕农业的优势是精耕细作,潮汕工业和手工业的优势就是精雕细琢。公元厂就是工艺上、质量上精益求精的典范。
最后,它是拼搏的。汕头不像上海、武汉、沈阳等城市拥有丰富的工业资源和交通资源。上世纪中叶,汕头许多工业企业、特别是数百家区街集体企业,远离广州等核心城市,时至今日能发展到规模化的澄海玩具产业、潮阳潮南的纺织服装产业,全靠拼搏精神。
在汕头工业发展史中,我们看到了开放和市场的力量。150多年来,汕头工业发展的历程有过辉煌,有过曲折,但一代代汕头工业的拓荒者、建设者、探索者们,勇立潮头,共同塑造了潮汕企业家和潮汕工匠的群体形象,共同凝结出深厚而独特的“汕头工业文化精神”。当下,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如何紧紧抓住市场机遇、抓住汇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的机遇,打好新时代“侨”牌,继承和发扬汕头工业文化中开放、包容、精细的宝贵品格,将“工业立市,产业强市”落到实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