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谎言”真的无害么?丨心理杂货铺(2)
2023-08-02 来源:飞速影视
“白谎”可能是出于善意,但在一个谎言中从来都不只有一方:除了说谎的人,还有接受到谎言的人。从接收的一方来说,即便是很小的谎言,也会埋下不信任的种子。有研究发现,被“糊弄”的人能意识到对方在说谎。人际关系是相互的:既然你不说实话,我也没必要对你掏心掏肺。我们也很善于通过观察、推人及己:你能骗别人,自然也能骗我。那些利己的谎言的危害更大:不定哪天自己就会成为牺牲品。丧失的信誉会让人多疑,也就更难追回。一旦谎言被识破或者产生怀疑,则要推测真实情况和说谎动机,会降低沟通效率、提高沟通成本。因此常说谎的人、人际关系质量更差。实际上,经常说谎的人更爱操控他人、也更不负责,说谎让他们开始失去同理心。他们不是不在乎别人,但比起他人的感受、他们更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实际上,人们很难“当面扯谎”。比如在另一个实验里,被试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正确答题,自己查看答案后报告答对的数量。
当记分员同一个房间时,报告的平均对题数是4个,但是记分员在另一房间时,自我报告的平均成绩提高到了6个。
虽然谎话并不容易被发现,尤其生活中的小谎话,但是“夜路走多了难免遇到鬼”,当一个人习惯于“说点小谎”,也就会更经常说谎或者进行其他不诚实的行为。在de Paulo的研究中,人们报告平均自己每说七个谎话中有一个会被识破。即便是“小谎话”,也比说实话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因为人们倾向说真话,人们不用为说真话找原因,但是说假话需要理由。即便是“隐去事实”也需要耗费精力来完成,而在“无中生有”的情况下,则更要编织很多细节,毕竟说真话只要“如实描述”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因为害怕露馅,说谎往往会让沟通更流于表面、妨碍深层次的交流。说谎有时有这样的情况:提供很多不必要的细节,但对另外一些环节则一笔带过,这是因为说谎的人担心对方起疑,试图用细节来说服对方(和自己),殊不知“事出反常必有妖”,细节最容易出卖自己。
实用主义者认为,是否要说谎,要权衡说真话或假话带来的利弊和好坏,但是人的行为并不总是出于深思熟虑,而是出于“本能”。人们天生“容易相信”,并习惯于说真话。经济行为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即便是谎言不会给双方带来任何伤害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不愿意说“双赢”的谎言。白开水喝多了还可能“水中毒”,white lies说多了也不会真的无害。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