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大克鼎背后的护宝人:守护传承文化之魂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大克鼎。图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新华社上海2月16日电(记者孙丽萍、吴振东、翟翔)“大克鼎是华夏民族当之无愧的海内瑰宝!”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季近日收官,大克鼎众望所归,代表上海博物馆入选《国家宝藏》特展。
随着大克鼎在《国家宝藏》的亮相,隐藏在其后的捐赠故事也随之浮出水面。
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通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刻有290字精美铭文,是西周孝王时期的膳夫克为了追述其祖父师华父辅佐周王的功绩以及感谢周王对自己重用和赏赐而制的重型礼器。大克鼎1890年在陕西出土后,流转至收藏家潘祖荫手中。
潘祖荫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大克鼎及左宗棠赠与的大盂鼎运回苏州老家。抗战时,潘祖荫弟弟的孙媳妇潘达于请家人和工匠帮忙,将其深埋地下。苏州沦陷后,日本侵略者七次对其搜家,也未发现国宝踪迹。
1951年,潘达于将大克鼎与大盂鼎捐赠给国家,她在书信中写道,全家心愿是国宝“贮藏得所、克保永久”。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之际,历经劫难的二鼎得以展出,轰动全国。
大克鼎铭文。图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百年变故给了她百年阅历,百年阅历给了她独到见解。”潘达于的孙子潘裕翼说。“1949年以前,她对文物东藏西藏,决不示人。解放之后,她秉持的观点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国家财产,应该还给国家,后人自食其力才有实实在在的人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