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集展示展播」文字类特等奖:张常丰村第一书记扶贫日记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在历史的眼睛里,脱贫攻坚也许就像一道逆光,照射进中国的土地和乡村。让中国 7 亿多贫困人口脱贫,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的庄严承诺和伟大贡献。2018 年5月,我受组织委派到国家级贫困村河北海兴县张常丰村任第一书记。我坚持每晚写日记,记录所见所闻,所干所思。在以下截取的 8 篇日记中, 有推进产业发展的烦恼,也有取得成绩的喜悦,有疫情期间组织驰援武汉的实录。既是我脱贫攻坚工作的点滴记忆,又是践行使命的体会,更是我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基层工作回忆。见证着我与群众的深厚感情,目睹着扶贫工作给贫困村带来的可喜变化。
01
2018年6月15日星期五晴
一个馒头能不能打开致富路
一个月前,我刚从局里到村里扶贫的时候,还抱有一丝浪漫和天真,因为张常丰村的东边就是大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应该不是扶贫路上的奢望吧。到村里扶贫一个月了,但我却很失落和困惑,心情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们村是北方最普通的一个村子,没有任何特色,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男人们受大累出去打零工, 成群的妇女们除了做饭,就是接送孩子。面朝大海那成方连片的盐碱地,只长野草不长庄稼,而且不能浇水、靠天吃饭,村民的小麦亩产最高300多斤,年景不好时, 甚至颗粒无收。有什么办法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呢?我限入了苦恼之中。
就在前天,村民刘树海叫我到他家吃饭。一进门,嫂子正把热气腾腾的馒头端上桌,我一尝这馒头挺特别,很劲道有嚼劲儿,而且还特别香。就问嫂子:“这是咱这边的特产吗 ? 我在北京买的馒头都又白又亮,和这不一样。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好吃的馒头。”嫂子开心地说:“这是用咱自家种的盐碱旱地小麦磨成的面粉做的, 里面啥也没掺,吃着放心。”这一番话,忽然打开了我的扶贫思路,让我激动得不行。
回来后,我就开始思考扶贫工作的突破口了。我想了想,村里的出路是否可以从“面”上做文章?结合树海嫂子给我介绍的麦子,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专程跑到南皮县,咨询了中科院南皮小麦研究所的专家,知道我们当地的小麦叫大红王, 学名“冀麦 32”,是一种适合盐碱地生长的老品种。这时,我心里的扶贫思路基本已定。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