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鼓峰战役,使“喀秋莎”一炮走红,成为红歌、女仆、国家的符号(5)

2023-09-11 来源:飞速影视
这是一种多身管的自行火箭发射器,火箭弹战斗部装有TNT炸药,采用电子打火的方式点燃火箭弹尾端的推进装置来发射弹药。
它一次齐射,可以发射16枚132毫米弹径的火箭弹,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能在7-10秒内将16枚火箭弹全部发射出去,再装填一次只需5-10分钟。
它的火箭弹倾泻如雨,落地后会发生剧烈爆炸来杀伤目标,火力凶猛,杀伤力很大。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把“喀秋莎”开始投入到战场。德军遭受重创后,惊恐地称其为“魔鬼火炮”。

张鼓峰战役,使“喀秋莎”一炮走红,成为红歌、女仆、国家的符号


从此乃至“二战”后期,“喀秋莎”出尽风头。它的发射声音很像管风琴弹奏的声音,因而被德军嫉妒地称为“斯大林的管风琴”。
“喀秋莎”火箭炮由苏联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生产。“共产国际”一词的俄文首个字母是“K”,被作为工厂代号印制在炮车上。
苏联将士们对这种新型武器非常青睐。当时《喀秋莎》歌曲很流行,“喀秋莎”的俄文首个字母也是“K”。
于是将士们就把这款火箭炮亲切地称为“喀秋莎”。

张鼓峰战役,使“喀秋莎”一炮走红,成为红歌、女仆、国家的符号


由此,“喀秋莎”火箭炮的名声流传开来。
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援助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批“喀秋莎”火箭炮。
它们堪与美军炮火对抗,发挥了神奇威力,被志愿军将士们称为“炮兵之王”。

“喀秋莎”被广为演绎


“喀秋莎”不但在苏联乃至俄罗斯成为一个经典名称,还名声远扬,成为苏联乃至俄罗斯的一个代表符号,享誉国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