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除了疲惫还剩下什么?(3)

2023-09-11 来源:飞速影视
其实,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是一个现代才出现的心理学概念,由彼时40岁的加拿大精神心理分析师埃利奥特·杰奎斯(Elliot Jaques)于1965年提出。
通过观察一些伟大艺术家的毕生创作路径,杰奎斯发现,他们35岁后要么创作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要么直接转行,这说明人到中年,便会经历剧烈的心理波动。随后,他将这项观察延伸到普通人的身上,也发现了相似的心理变化。
杰奎斯在自己的论文中引用了一位中年病人的自述:“现在,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登临山顶,前方出现了延绵向前的下坡路——尽头虽远,却清晰可见——那就是迫近的死亡。”
由于站立在年轻和老去的中转站,中年人对时间的流逝更敏感,从而产生身份认知危机。他们会因为一些变故,诸如身体健康、亲密关系、职场迭代,而突然觉得人生茫然,甚至伴有抑郁症状。
35岁过后,年少时做过的抉择,奋斗过的时光都到了结出果实的阶段。倘若不见成效,焦虑便会以多倍速降临。
随着焦虑找来的中年危机,往往还有后悔,而构成中年危机的重要一环,就是怀疑过去的抉择,怀疑人生。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对过往的悔恨,也是对「可能性」的留恋。
在信息量过载的今天,每个人都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生可能。然而,这些蜂拥而入的可能性,稍不注意就会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为什么我过不了这样的生活?”、“我的生活这么难,是不是因为我以前做错了什么?”、“如果那个时候不那样,我现在会不会过得更好?”......
韩裔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一书中指出,现代功绩社会的可怕之处在于,我们都被“我能够”、“我还能更好”所捆绑。
向左是别人的成功人生,向右是焦虑的自我悔恨,夹在这两面高墙间的中年人,往往容易忽略最重要的东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哲学教授基兰·塞蒂亚在《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成年人的哲学指南》里说:
原则上,我们不需要一台时光机来慰藉中年充斥着的悔恨情感。我们需要做的,是遵循过去与当下的关系,调节我们看待过去的角度。
太拼的人,未必一生太平。时间终究无法倒带,挽回过去的另一种更有效的方式,便是着眼此时,此刻,此地,陪伴在身边的人与物。
3.
后浪与前浪之间

成年人除了疲惫还剩下什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