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奥本海默》:道德悖论与迟到70年的“平反”(2)

2023-09-11 来源:飞速影视
在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从好莱坞到原子能委员会,美国当局挥舞意识形态大棒,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无孔不入。在那个“冷战”铁幕下的世界,美国忙着防“左”,涉及苏联的都是敏感词。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主导的“曼哈顿计划”科研团队也遭到清查。在新墨西哥州荒漠中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共同奋斗3年的4000多工作人员中,有的被认定为苏联间谍入狱,有的被指认做过“美共”而流放,就连奥本海默本人也被质疑政治“左倾”、消极对待美国氢弹研制。
在近乎疯狂的无休止的质询中,一向内敛、沉稳、理智的奥本海默忍无可忍,他极为反感美国国会调查团提出的“道德顾虑”。画面中一片核爆后的高光将现场所有人吞没了,而质询的画外音还在继续——“广岛和长崎死了22万人”!

3


电影《奥本海默》:道德悖论与迟到70年的“平反”


如果此处诺兰能回放奥本海默被二战末期执政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接见时的场景就更精彩了。那时,奥本海默没有表现出胜利者的狂喜,相反,他说“自己手上沾满了鲜血”。而杜鲁门很是不屑,他冷冷地掏出手帕,做了一个擦拭的动作,“你不会有事的,谁会记得原子弹是谁发明的?但大家都知道是我杜鲁门按下了投掷原子弹的电钮。”
在美国向广岛投放原子弹后,奥本海默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而他的即席演讲显得语塞,影片中他甚至听不到现场热烈的掌声,而是核弹爆炸后恐怖的震颤声。英雄?还是罪人?奥本海默内心难以平复。
他只想比纳粹更早造出威力强大的武器(那时纳粹德国研制成功的V-2型导弹已经向英国等欧洲国家发射,并造成重大人员损失),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他向杜鲁门建议的也是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如何限制核扩散,不能轻视苏联的核能力。
然而,政客们没兴趣听这些幼稚、怯懦、不合时宜的劝诫。美国国会调查团不会调查策划研制核弹的“曼哈顿计划”的罗斯福政府,也不会质疑下令释放核弹的总统杜鲁门的道德水准,他们把锅甩给奥本海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