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拍可增可减得当与否决定观众认可度
2023-10-26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转自:中国日报网
虎年首部进口大片《尼罗河上的惨案》(以下简称《尼罗河》),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第三次被翻拍成影视剧。想在基本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重拍经典,可操作的改动只能是局部的小加小减。而加减得当与否,决定了重拍能否被观众认可。公允地说,新版《尼罗河》并不差,只是在什么该加、什么该减上做得不太到位,于是招来诸多诟病。
1978年,小说《尼罗河》首次被搬上大银幕,演员阵容十分强大。这部译制片成为几代中国人心中的经典。2004年,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拍摄了电视系列剧《大侦探波洛》第九季第三集《尼罗河》。和前两个版本的《尼罗河》对比,新版延续了九位主要配角和四大主角(大侦探波洛、三角恋两女一男)的配置,角色数量不变,但内部进行了诸多加减。
先来看九位主要配角。首先,白人作家母女替换为黑人女歌手姑侄女,虽同属于文艺界人士,但灵魂歌手姑姑没有了女作家令人讨厌的性格和做派,不仅德艺双馨,甚至和大侦探波洛还有感情戏;可是这个角色得承担看到凶手然后被杀的功能啊,于是,自然有别人替她遭了殃。其次,必须有的护士角色被安排在一对伪装成贵妇和女仆的情侣身上。
最后一项加减,是将1978版的偷窃癖贵妇、2004版的恋母癖儿子,组合改编为画家的儿子这个角色,且角色的重要性大幅度提高,他不仅是必须有的那个偷项链的人,还取代了前两部空降的局外人调查助理,身兼调查助理、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三项功能。这个角色的设置我认为是成功的,不仅在原有剧情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几乎把波洛逼疯的悬疑,而且更好地交代了波洛为什么出现在这趟旅途中——他不是来度假的,而是受画家母亲所托来调查儿子意中人的底细。
配角的加减似乎并不能构成新版被诟病的理由,甚至由于改编了偷项链者角色的功能,让谋杀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悬疑性相对老版有过之无不及——这不正是观众想看的剪不断理还乱吗?那么,继续看看四大主角身上有无失当的加减项。
先来对比考察一下三个版本《尼罗河》的开头、结尾,大约能有点眉目。1978版的开头是富豪女主的车驶过小镇,引来各路劳动者的驻足观看,工人间的对白流露出仇富心态,结尾时波洛则引用了一句莫里哀的名言“女人的最大心愿是叫人爱她”;相应地,剧情紧扣金钱与情爱而展开。2004版的开头、结尾,则以小屋中谋杀策划人女主和花瓶男主的你侬我侬为前后呼应,渲染了情爱在这桩谋杀案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