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暖花样多椒房殿、手炉、暖砚都是神器(6)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聪明的古人还在火盆的基础上发明了熏笼,是种罩在火盆上的罩笼,一般用竹篾条编织,相当于古代的香薰机。白居易在《宫词》一诗中提及了熏笼,说明唐代已经开始使用这件神器:“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熏笼利用冒烟喷烟来为室内加热,如果添点香料还能熏衣、熏被,御寒怡情一举两得。《红楼梦》中薰笼的出场频率颇高,丫头们经常围坐在薰笼上叙家常,例如第五十一回,“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麝月道:他素日又不要汤婆子,咱们那熏笼上暖和,比不得那屋里炕冷,今儿可以不用”。
写字时,砚中点燃蜡烛
明正德款碧海腾蛟铜暖砚(故宫博物院藏)
相比普通百姓,文人雅士的御寒妙招,就显得比较有情调。李清照在《醉花阴》里记载“瑞脑销金兽”,瑞脑相当于小熏炉,点燃时不仅香气浓郁,而且烟气甚小,既保暖又醒脑。清代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记》里还记载了在椅子下面设计了一个抽屉,内置炭炉,这样一来读书写文就不怕坐冷板凳了。
从古至今,文人骚客兴致所至,随时都想挥毫泼墨。不过到了寒冬腊月,刚磨好的墨很快就被冻住了,这就有点尴尬。出现于宋代的抄手端砚,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古人如果在冬天写字,可以将手伸进砚中点燃一根蜡烛,墨汁就不会迅速冷凝。这种砚台的底部掏空,前端和两侧留边与砚堂相连,三边如足,平整着地,手可插入,便于移动。在这个空间内,可以放一根小蜡烛,缓缓加热墨汁。
在四川博物院的一次古砚鉴赏会上,院方拿出了压箱底的文物,其中一枚清代镂空暖砚,与手动加热的抄手砚相比略胜一筹。这方暖砚四周紫铜镶边,底部鎏金工艺,无不显示出原持有者的尊贵地位。
研究文物30多年的川博专家甘晓,第一次看到这方暖砚便爱不释手,细细把玩之后才发现其中的匠心,“从器形上推断,这件文物极有可能是乾隆年间的宫廷物件,至少也出自大户人家、书香门第,雅到这种程度,一定还有其他文房用品与之相匹配。”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