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愿望,辛勤的汗水。凄美的未来,肃穆的葬礼。「上」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美好的愿望,辛勤的汗水。
凄美的未来,肃穆的葬礼。
——乌托邦&反乌托邦美好的愿望:【乌托邦】
乌托邦(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实际上“乌托邦”的词意含糊――既表示努力追求“福地乐土”的崇高,又表示寻找“乌有之乡”的徒劳――反映了乌托邦思维方式固有的含混性以及它同历史的含糊不清的关系。
因为乌托邦是超历史的道德理想的产物,道德要求与历史现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最微妙而不确定的关系。
乌托邦是人类所希望的完美的前景,而历史则是人们正在创造的不完美的前景,它们两者并不是一致的。正是由于这种不一致的意识才赋予乌托邦思想以道德感上的意义及其历史的含糊性。在道德上,乌托邦或许是“福地乐土”,而在历史上,它却可能是“乌有之乡”“虚无之处”。
历史的动力不是乌托邦的实现,而是对它的奋斗追求。
正如韦伯所说:“人们必须一再为不可能的东西奋斗,否则他就不可能达到可能的东西了。”也正像曼海姆所警告的那样:“如果摒弃了乌托邦,人类将会失去塑造历史的愿望,从而也失去了理解它的能力。”
但是如果不同时摒弃历史和乌托邦,历史发展的进程就约不可能完全按照乌托邦的模式来塑造。
假如乌托邦业已实现,那么它也失去了其历史意义了。
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借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