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作文-道德篇(16)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道德篇,【真名士自风流】。
“是真名士自风流”,语出《菜根谭》。意思是说,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着装扮做作,其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超俗洒脱的高品位来。说起名士,不得不提到魏晋。彼时国家政局混乱,但思想却前所未有地开放和自由。魏晋风流留给人们的是清谈、是放诞、是玄妙,这些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更是中国士大夫千百年来的精神诉求。
今天给大家带来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令人景仰的当世名士。大家都知道,由于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多信奉“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寒窗苦读多年,只为一朝金榜题名、为国效力。然而偏偏就是有一些人不走寻常路,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两位特立独行的名士。
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东汉末年有两位齐名的杰出青年,一位叫管宁,一位叫华歆。他们原本是一对好友,经常在一起读书,但是二人的性格差异却不小。据传,某次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对此毫不理会,举起锄头就锄下去,跟锄掉沙石瓦砾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此时忽然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因此对他不屑一顾,索性割开席子,分席而坐,他说道:“你从此之后不是我的朋友了!”这件事传开之后,世人都认为,管宁的品格比华歆要高。
后来,华歆官拜司徒,向魏文帝曹丕推荐管宁,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管宁,希望由管宁担任司徒的职务。管宁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由得笑了起来,讽刺华歆本来就爱沽名钓誉,而他自己视名利如粪土,才不稀罕去做什么司徒。于是,管宁的形象进一步高大起来,甚至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贤士,许多人都把见管宁一面、和管宁说上一句话当成荣耀,可是管宁却坚持避世隐居,不愿涉及世事。而另一边,华歆在官场上清廉勤勉,并且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三国志·华歆传》记载:华歆做高唐吏时,“议论持平,语不毁人”;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爱之”。管宁傲骨世皆知,华歆贤能无人识。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推崇隐士、蔑视权贵。但是厌弃名利者,是否就一定高于积极出仕的人?有时候,清高的姿态无非是在掩饰自己能力不足、时运不济。投身官场,也未必是为利益而钻营,身居庙堂未必不如隐居山野,毕竟德行皆在于心。人人都说管宁是世间大才,但他终生隐居、从未出仕,即便是才高八斗,也从来没有为国家、为百姓出过一份力。相比之下,华歆才是那个做实事的人,廉洁奉公,造福于民。实干远远高于虚名。真正的隐士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强调内心的自持。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陶渊明也有诗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可见若是心中宁静,就是遍览奇珍,也能不为所动。管宁的刻意回避,未尝不是一种心虚,而所谓的“大隐”当更加从容不迫。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