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成为奥本海默,成为取火者(3)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诺兰用一个细节巧妙地隐喻了奥本海默对核武器国际管控设想的天真:三一试验场上,他还是那个可能改写世界历史进程的神一般的人物;半个多月后,他却和普通美国民众一样,只能从收音机里得到滞后的广岛核爆消息。
“现在我变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奥本海默本人曾用这句话注释自己。诺兰在片中让这段话前置了,远在奥本海默进入“曼哈顿计划”之前,通过让他诵读《薄伽梵歌》里的这句话,使之变成一句谶语,一种强调,也成为影片破碎残酷美感的一部分。
“剧情惊悚片”
相比人物“传记片”,诺兰更愿意把《奥本海默》界定为“剧情惊悚片”。一个试图用毁灭人类的力量拯救人类的殉道者,一个被政治操弄的科学家,一个不可能两全其美的悖论困境。在诺兰看来,《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和超级英雄电影的那些高危时刻,都不可能超过《奥本海默》所表达出的终极危机:链式反应点燃整个大气层,是个死;原子弹试爆成功,怎么还是个死?
3小时的片长,IMAX胶片的长度达到11英里——这个距离走下来也要差不多3小时,几乎达到IMAX电影的极限。以诺兰的智慧,他不会把观众丢到银幕前忍受时间的煎熬。为此他做了种种努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用奇观抚慰好奇,用悬念挽留耐心。
诺兰电影的视听语言从不拒绝“娱乐”。这个“娱乐”毫无贬义,是他使出浑身解数把观众留在他的电影世界。拍摄《信条》时买真的飞机来炸已经不算什么,《奥本海默》中,诺兰建设了一座洛斯阿拉莫斯小镇,并且用实拍展现核爆。从小型数码相机的微距拍摄,到大场景的引爆,尽可能利用各种燃料、各种手段还原一场振奋又骇人的试验。
三一试验场的核爆场景是全片的一大亮点,也注定会写入电影创作教材。从刺眼的闪光出现,到震耳欲聋的炸裂声骤然响起,诺兰打了个时间差,不是20秒,不是60秒,而是整整100秒。在这100秒里,诺兰将一场核爆分层切开展示给观众:先是高亮度毁灭性的爆炸奇观,然后是各路人马相似又不同的反应,最后才是出其不意的一声巨响。观众接收到一个惊吓般的惊喜,世界也在这场试验中被彻底改变。
除了核爆画面,诺兰还以实拍为基础构建了奥本海默眼中充满奇幻和无限可能的物理天地,不仅在人物传记的底色上添加了科幻色彩,也更加坚定地将观众带进奥本海默的内心。
比核爆试验场更惊悚的,是试验成功后,奥本海默走向讲台时,台下的人们纷纷踏击木地板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噪音,有人可能理解它为战鼓敲响,可是从镜头呈现出的奥本海默的主观体验看来,它带来的是核爆般的炸裂和末世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