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如上坟的这一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杀(5)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那一年,年近60的茨威格开始创作《昨日的世界》。
《昨日的世界》是茨威格的最后一部散文作品,半自传性的回忆录。但这本书不是茨威格的私人生活史,也不是他的个人回忆录,而是他亲历的半个世纪欧洲史。记录那个他深深眷恋,回首向往,终而深感绝望,带来重创与毁灭的时代。
茨威格在“序言”开篇说:我从未把我个人看得如此重要,以至醉心于非把自己的生平历史向别人讲述不可。只是因为在我鼓起勇气开始写这本以我为主角——或者确切地说以我为中心的书以前,所曾发生过的许许多多事,远远超过以往一代人所经历过的事件、灾难和考验。
1940年5月18日,茨威格在致马克斯·赫尔曼的信中谈及写作《昨日的世界》的初衷:“出于绝望,我写生平的历史……至少我要留下一份文件,写下我们曾经相信过的东西,我们为什么生活过。今天一份证词比一部艺术作品更为重要。”
尽管他有源源不断的收入,尽管他有旺盛的写作能力,尽管他有天南海北的各路朋友,尽管他孤独流亡中仍有伴侣相依……无论在这里排列出多少“尽管”,一条一条都是旁人看起来“他的生活没有那么糟”,“他命途多舛但他其实还算过得挺好”,“他没有到非死不可那一步”,“尽管”可以有很多,但是他选择自杀。
他在遗稿《变形的陶醉》中写道:
“人和动物相比,唯一的优越之处在他什么时候想死就可以去死,不只是到了非死不可的时候才死。这也是人的一生偷不去的、抢不走的、一直可以享用的、唯一的一点点自由吧,这就是毁灭生命的自由。”
掌握不了这样的时代,失去祖国,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这些境遇雕刻着茨威格的生活。
03.
文字创造泡沫
生活却戳穿它
作为作家,“他以诗人的姿态登上文学的殿堂,却以小说家闻名于世,以卓越的传记作家载入史册”。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作品一经出版很快被翻译成不同语言。
在欧洲黑暗时代的混乱与个人命运戏剧性的动荡中,创作能力也未曾因受到环境影响而断亡。作品高产并且几乎本本畅销,从不用担心销量,“我的每一本书,当它第一天在德国公开发行时就销售两万册,而且报纸上还没有登过任何广告”。
他的读者群数量庞大又忠诚,每次演讲现场都是万人空巷,在那个影像尚未流行的时代,也还是会有读者在公共场合认出茨威格。
哪怕作品被封杀的时期,也能辗转在其他国家出版。他依靠销量惊人的作品带来的版税,在流亡期间非但不用为钱财问题发愁(英国伦敦也好,巴西里约热内卢也好,他都出资购置了房产),还有经济能力慷慨施与友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