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好书榜《企鹅一战中国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七个切片(3)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娶了法国妻子的华工大都是在工厂里结识她们的,他们在那里制造机械、坦克或其他武器。初期来到法国的工人最幸运,他们在工厂里做工,没有被派到接近前线的地区;他们跟法国工人享有相同的假日,能够与当地人打成一片。中国人年龄在18—40岁,身体健康,工作刻苦而有效率。他们把钱存起来,而不是花在酒吧和餐馆里。
蒋廷黻是留美学生,在巴黎管理一个中国人服务中心。他认为法国人比英国人偏见少,跟华工相处更融洽,一起吃饭,说说笑笑。他讲过一个法国女子的事例。这女子到蒋廷黻的中心找他,说她想嫁给一个姓杨的中国人,甚至准备跟他远赴中国。“他不同于许多法国人,不喝酒,也从来没打过我。我要是找个法国人,他就可能酗酒,把我们的钱都花在酒上,还时常毒打我。不嫁给杨先生的话,我就完全没机会结婚了。”她说。
法国政府不鼓励这种趋势,尤其反对婚后夫妻双双离开这个国家的想法。法国女人就应当嫁给在国外服完兵役归来的法国男人。政府决定,禁止女人搭乘运送华工回国的船舶。一名华工把妻子裹在毯子里偷运上船,但她被发现并带回岸上。他再也没有见到她。
不过,如果夫妇留在法国,就地生儿育女,政府就比较赞许。根据一份1925年6月布里索德马耶上尉给陆军部的报告,有70名中国工人与法国妇女结婚。张长松即其中之一,1917年6月他出国赴法,在码头上当了8个月搬运工,接着受雇埋葬尸体,然后被调到一家机械厂,在那里遇到了未来的妻子路易丝,厂里的清洁工。他们1921年结婚,证书是巴黎的中国公使馆颁发的。
1801年的一条法律规定,嫁给外国人的法国女人即失去法国国籍。在战后的局面下,法国政府推翻了这项政策,以弥补人口的巨大损失。1914—1927年,约有12万法国女人嫁给外国人,失去了其公民身份;6万嫁给法国人的外国女人则取得了这一身份。政策的修改允许路易丝这样的妇女恢复法国国籍,她就和丈夫举办了第二次,也是世俗的婚礼。张长松皈依天主教时,他们又到教堂办了第三次婚礼。张长松在一家煤矿工作了32年,没发生过一次事故。这对夫妇恩恩爱爱60余年,生了13个孩子,孩子们极少说中国话。
最有名的中国移民是朱桂生。他在1916年签订了一份为期5年的合同。他熬过5个月令人精疲力竭的舟车劳顿才到达法国,战争期间在三个营地待过。1922年,朱桂生与一个法国女人结婚,取得法国公民身份。夫妇俩住在西部港口城市拉罗谢尔,育有一子二女。朱桂生当过吊车司机、码头工人和电工,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军队中服役,表现出众。他成了著名的市民,过生日时市长也登门祝贺。朱桂生2002年逝世,享年106岁,是活得最久的一战华工。该市市长赞扬他,说他是融入法国社会的楷模,拉罗谢尔市民的骄傲。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