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3)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此后建立的中原王朝,自东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无不以中国自称,无不以中国为本朝国号的代名词。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皇帝如何易姓,中国的名称始终延续,从未间断。在分裂时期,分裂的双方和各方,只要有统一的愿望,或者为了取得合法性,都会以中国自居,而不承认对方为中国。但当统一恢复,双方或多方都成了下一朝修正史的对象,即都被承认为中国。非华夏族一旦建立政权,统治了华夏,或者入主中原,或者统一全国,都必定会以中国自居,如西晋、十六国时期匈奴建的汉、前赵、夏、北凉,巴氐建的成汉,羯人建的后赵,慕容鲜卑建的前燕、后燕、西燕、南燕,氐人建的前秦、西凉,羌人建的后秦,乞伏鲜卑建的西秦,秃发鲜卑建的南凉;南北朝期间拓跋鲜卑建的北魏、东魏、西魏;以及后来的南诏,大长和,大理,渤海,契丹建的辽朝,党项建的西夏,女真建的金朝。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在多数场合即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作为国号和国名的概念和涵义延续至今。
2、中华民族的形成
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形成、发展成为今天以汉族为主体的56个民族的大家庭。
五千多年前散居各地的部落,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结成部落联盟,以迁移来规避和抵御天灾人祸。经过无数次的试错,其中一支较大的部落联盟迁入当时最适宜的生存环境——黄河中下游地区。经过在夏朝数百年的聚居,形成了部族集合体——夏人。由于聚居区域还比较分散,部族间的交往也不可能频繁,他们并没有完全融合为一个种族,因而被称为诸夏。
商人来自诸夏聚居区之外,尽管他们在军事上征服了夏人,并建立了商朝,但始终无法改变诸夏在人口数量上和文化上的优势。在商朝期间,尽管主流文化已经是夏、商文化融合的产物,但人口的主体仍为夏人。商被灭后,残余的商人被强制迁移和监控,散处的商人成了诸夏的一部分。
周人虽是灭商的主力,但直到周朝建立,周人在总人口中还居少数。周朝分封的范围几乎都是诸夏的聚居区,被封的诸侯与他们的宗族、部属、军士、仆从在封邑也往往居少数。因而除了在关中周人的旧地,占人口大部分的诸侯国的民众仍为诸夏,仍以诸夏自居。到周平王东迁时,经过近三百年的融合,江淮以北诸侯国范围内的民众都已成了诸夏、夏人。
华,本义是花,引申为美丽、典雅、高尚,由赞扬夏人服饰之“华”扩展为形容夏人之“华”。诸夏、夏人乐于接受,并逐渐以此自称“华夏”。以后,华夏亦被简称为“夏”或“华”。华夏以外的部族还有很多,到东周时,被泛称为胡、戎、狄、夷、蛮等,并根据分布区域、方位、特征被细化为林胡、山戎、北戎、伊洛之戎、赤狄、长狄、东夷、淮夷等,或者还保留各自的名称,如彭戏氏、白翟、楼烦、屠何、东莱等。随着华夏人口的增加和农业区的扩展,一部分非华夏部族由牧业、狩猎或采集转化为农耕,并与华夏融合,一部分迁往北方。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长城之内的黄河流域,基本上已没有聚居的非华夏部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