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记忆中回归故里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我们都在记忆中回归故里


视觉中国供图
你离开得越久,越容易成为乡邻眼里的“外乡人”,到了某一时刻,会像加缪的《局外人》一样,疏远、隔阂、不知所措。
——————————
几乎没有人猜到我的故乡在哪里。他们总把我当成南方人,或者湖北人,因为我在武汉读过7年书。娇小柔弱大约不符合人们对西北人的想象。“裤带面”和小时候父母单位过年发“半扇羊”,就成了我讲述和炫耀的资本,它们是我对故乡最为直接的记忆。
后来我发现,记忆是靠不住的。比如南小巷(xiang),父母一直都把它叫南小巷(hang),以至于我在语文考试中答错了题,老爸还振振有词:明明是hang 子嘛,啥时候变成了xiang?我对这条巷子的记忆就是小学校和斜对面有个“农民商店”,去外地读书过年回来,瑟瑟发抖地挤坐在小店里的长板凳上,吃一碗凉皮,再有就是原本挺宽的巷子越来越窄,越来越乱,人车混杂,进去了很难出来,让人不喜欢。
弟弟的记忆全然不是这样,他对家门口的这条巷子充满深情。尽管已经搬离多年,却时不时要骑自行车,后来是开车回巷子里转一圈,说那里多热闹,多有人气,说哪个门面的羊肉泡馍、哪家的胡辣汤有多香,我在记忆里搜寻一圈,全然找不到它们的影子。
其实,每个人心里的故乡是不一样的,即便你们是兄弟,是乡党,对故土也会有不同的印象,有时,甚至截然相反。你离开得越久,越容易成为乡邻眼里的“外乡人”,到了某一时刻,会像加缪的《局外人》一样,疏远、隔阂、不知所措。
贾平凹在《商州又录》里说:“我写了《商州初录》……外边的世界知道了商州,商州的人知道了自己,我心中就无限欣慰。但同时悔之《初录》太是粗糙,有的地名太真,所写不正之风的,易被读者对号入座;有的字句太拙,所旨的以奇反正之意,又易被一些人误解……”
除了相同的文字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意味之外,商州人对故乡的认知,恐怕也与作家多有差别。这种因不同而带来的争议,让作家“又录”了一次家乡——也不尽如此,故乡是贾平凹心里不尽的念想,它是“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是“一个小妞儿刚刚从鸡窝里取出新生的热蛋,眯了一只眼儿对着太阳耀”;是一只褐色的狐狸“一边走着,一边用尾巴扫着身后的脚印,悄没声地伏在一个雪堆上”;是“河对岸的一家人,门拉开的声很脆,走出一个女儿,接着又牵出一头毛驴走下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