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奠基性”论文涉嫌造假是否影响十余年来临床、学界研究和药物研发?(3)
2024-01-13 来源:飞速影视
实际上,在这次论文造假事件之前,大家已经意识到,Aβ假说有很多问题,但是因为整体研发经费的不足,Aβ假说对领域的垄断比较严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其他的假说得不到有效支持。现在大家意识到这些问题,这样未来各式各样的假说都有机会得到一些支持和验证。”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机制,除了Aβ假说,学术界还提出胆碱能假说、炎症假说、tau蛋白假说,线粒体异常假说、突触损伤假说等等。周显波坦言,此次学术造假风波,让“多元论”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或将导致药物研发端发生改变。周显波说:“Aβ假说本身是一个好的假说,但实际上在成药方面可能有很多局限性,所以整个领域已经在开始做其他方面的一些布局,我们满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有一些更好的突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篇论文被发现造假,某种意义上也不是坏事,因为它更能启发相关领域去寻找更多的假说,并寻找更多的机制去测试更多的假说,看看对病人是否真正有帮助。”
秦琪同样认为,拓宽“致病机制”这个源头,再根据多元的靶点开展药物研制和临床试验,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前景还是乐观的。秦琪说:“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一款药或者是一种治疗方式,可以去干预这个疾病。但是换一种角度,我们不一定要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找药物上,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去预防这个疾病,或者在刚刚发现病症的时候就去干预它,也会减少病情加重以及后期的负担。”
秦琪介绍,考虑到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依然极为有限,当前应对这一疾病的最好办法就是“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方面,要养成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每天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训练,以及适当进行脑力活动;此外,控制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共病”的发作,也是在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面,如果患者在疾病前期就被发现,通过40赫兹电刺激、认知训练等非药物干预,以及一定的药物治疗,是有一定可能性使患者终生维持在病情稳定的时间窗口的。秦琪表示:“有家族病史的人;以及一些患者早期已经出现了丢三落四、爱忘事儿,甚至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是自己的爱忘事儿经过别人提醒之后也没有办法记起——出现这样的情况后,一定要到门诊进行筛查,如果在早期得以控制,是有50%的几率不会再进一步进展的。
在诊断后也尽量早期治疗,现有的药物也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让老年人有一个比较好的认知状态、度过一个欢乐的晚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