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的历史|人生海海,勇气就是我们的“救生衣”(4)
2024-01-13 来源:飞速影视
《沉思录》
勇气是坚韧的慈悲之心
进入公元纪年后,基督教渐渐兴起。神学家们宣称,人类生来带有“原罪”,但是也有与之相对的七种美德,勇气位列其中。基督教主张的勇气,是对“原罪”带来的惩罚、痛苦与死亡的承受与担当。
电影《耶稣受难记》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场景: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而被捕,他的头上覆满荆棘,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被带铁刺的鞭子不断抽打,鲜血淋漓。耶稣甘愿如凡人一般,忍受所有的折磨,“仁慈之父,宽恕这些无知的人们。”
与之相似的是,在敦煌佛教壁画《佛陀舍身饲虎》描绘的故事中,摩诃萨埵太子看到饥饿难耐的老虎和小虎们,萌发了慈悲之心,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以肉身布施虎群。《无量寿经》有语云,“勇猛精进,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圣人的勇气,在于坚韧与牺牲,对人世的慈悲之心。
摩诃萨埵王子舍身饲虎(敦煌壁画)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也把勇气视为坚韧。他认为“坚韧”有两种方式,一是表示精神上的坚定,在这个意义上,勇气是其它各种美德的条件;二是表示不畏危险与困难,而且:
坚韧关注的是减轻恐惧,而不是调节胆量。危险的天性就是通过考验胆量来增加恐惧。解决危险属于调节胆量,而忍耐伴随着对恐惧的压制。
因此,坚韧的主要行为就是忍耐,就是在危险之中坚持不动摇,而不是开始解决危险。相比之下,通过解决危险来源来避免恐惧,和在危险及恐惧之中坚持不动摇,后者更难,也更需要坚韧。
阿奎那认为忍耐所需要的坚韧或勇气,更甚于解决危险本身。
作为“自我存在”的勇气
到了启蒙运动时期,面对刚刚从中世纪的持续战乱中走出来的欧洲大陆,法国启蒙运动之父皮埃尔·贝尔在《关于彗星的种种思考》一书中大胆地提出了前人不敢触及的主张,既然在前基督教信仰时代,我们曾拥有过柏拉图、普林尼、伊壁鸠鲁这样的贤人,那么,人类的道德,包括勇气、诚实在内,在基督教信仰之下也应该继续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
在这一时期,人们的关注焦点从形而上的宗教信仰,重新回归到自身在现世的生存意义——勇气,是作为“自我存在”的勇气,追随理性、反对权威的勇气。这样的定义带有明显的乐观主义精神: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