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呛人生》:美国亚裔移民生存现状的心理投影(7)

2024-01-13 来源:飞速影视
“我们为你感到骄傲,丹尼。非常谢谢你。”
这是丹尼渴望已久的温暖团聚,是他安全感的来源,是对他坚持拒绝做“香蕉人”的奖励。但《怒呛人生》立刻就破坏了这份美好。当他们来到丹尼为父母建造的房子时,它已经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随后丹尼的反应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他的愤怒源自缺乏安全感和孤独,而这不能全怪罪于代际创伤。综合艾米和丹尼两个人物,我们会发现,所谓代际创伤可以被解释为移民二代在自己作为少数群体的环境里所感受到的受挫感,他们也无法从与父母交流的传统模式中获得有益的抚慰。《怒呛人生》似乎在说,能让伤痕不再加深的唯一方法,就是放弃“幻想”,寻找自我认同的其他动力。
从羞耻感中获得解脱
在找到引发愤怒的真正原因后,影片还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案”。艾米和丹尼开着豪华轿车相互冲撞,在比约克的名曲《一切充满爱》(All Is Full of Love)的伴奏下并肩冲下悬崖。第二天太阳再次升起,两人又在荒野中相遇。争斗进入白热化的肉搏,直到大自然给了他们应有的惩罚,强迫他们在幻觉中回忆过去,刨出仇恨扎入灵魂的根系。有毒的梅子带来教训,也给予疗愈,使他们在幻觉中做到了“换位思考”。两人终于能够感受到对方愤怒的外表下那颗柔软的心。影片在此试图打破东亚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顽疾:羞耻感。
“如果别人知道艾米的秘密,就不会有人爱她了。”小时候的艾米幻想出来的妖怪如此说道。《怒呛人生》中的每个人都在不确定性和空虚的瘴气中求生。他们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无条件的爱,身为移民二代也很难从社会中获得直接支持,因而陷入被审视、自责,自我怀疑、恐惧,乃至羞愧的循环中。这就是精神病学家米歇尔·巴林特(Michael Balint,1896-1970)指出的“基本错误”(The Basic Fault),即早期生活关系中爱的缺失。《怒呛人生》表现的正是,处在“基本错误”所导致的一连串后果中的人,也必定无法以富有同情心的慷慨的态度去对待其他人。羞耻感在慢慢毒杀宿主的同时,也会攻击所有它认为触怒了自己的对象。
然而,如果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而不是别人身上,或许情况总能有所好转。不论是因为自身性格缺陷,还是由于文化基因的桎梏,再或者因为环境的不利,解脱抑郁的方法都只有学会放过自己,并尝试与他人共情。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