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吾爱敦煌》:一卷泛黄的手记,诉说光阴流转(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这个樊锦诗一生最爱的视角,出现在电影《吾爱敦煌》的开篇。11月17日,根据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工作和生活经历改编创作,由苗月编剧、导演,陈瑾领衔主演的传记电影《吾爱敦煌》上映,让观众看到了60年岁月中,樊锦诗与其他敦煌人们一起守望、研究、保护莫高窟的人生历程。
电影采用了剧情演绎与纪录两种形式穿插呈现。第三视角的演绎之外,较大的篇幅都是樊锦诗第一人称视角的口述。这种叙事方式,似乎少了些创作者的空间与戏剧性的看点,但正因没有过多修饰,反倒令人感到格外亲切坦诚,让电影更像是一卷泛黄的樊锦诗手记,安静地诉说光阴的流转。那些不疾不徐、质朴又诗意的旁白,也成为最触动我情肠的声音。
抵达,着迷,留下。
电影对青年时期樊锦诗的勾勒,正如她对当年选择的叙述一般干脆利落,无一字闲笔:“那时候,敦煌开始了大规模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敦煌需要我,我就来了。”
镜头对准敦煌的柳园火车站,1963年,24岁的樊锦诗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服从国家分配,来到大漠之中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极度简洁安静的叙事下,岂能没有涌动的青春之歌。从诗情画意的未名湖畔,到凄清孤寂的大漠深处,敦煌岁月对于这位江南女子来说,意味着怎样的心境和未来?

夜航船|《吾爱敦煌》:一卷泛黄的手记,诉说光阴流转


影片只用两个镜头,就交代了樊锦诗终身守候的决定,以及与之相伴的心境起伏。
一个是简陋小屋里窗外的月光,那是樊锦诗对远在上海的家人,远在武汉的爱人的思念;一个是敦煌研究所老所长常书鸿先生在介绍莫高窟时,樊锦诗眼中深深的震撼——莫高窟经历过盛大的辉煌,也长时间陷入战乱毁损、无人看管的荒凉。
“这里的一切,让我着迷,让我痛惜。我愿用我的心来温暖这冰冷的洞窟,去承接这文明之火。”
如樊锦诗所说,她的青春和人生,就这样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里穿行、成长。700多个洞窟在樊锦诗和她的同事们手中,一点点地被清理、修复、记录,面貌逐渐清晰起来。而樊锦诗从大学毕业生,成为研究院的骨干力量,成为妻子和两个儿子的母亲。在樊锦诗60岁这年,常书鸿先生离去了,她接过敦煌文物研究院的接力棒,成为第三任院长。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