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唐帝陵》解说词(4)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李渊虽有图霸之心,但为减少西进阻力,他既不能与突厥为敌,腹背受敌,也不愿公然判隋,称臣突厥,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这似乎又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站在晋阳的城头,李渊总是不时地眺望远方,那是河东的方向,是他对家人的思念。这一年,李渊已经五十二岁,或许与其他的割据势力不同,李渊起兵叛隋的抉择,并不完全出自于自己的权利欲望。
兵荒马乱、盗匪横行、攻占杀伐连年不断。李渊一定相信,只有成为真正的王者,才能保全家人的平安。但不会有人知道。一个澄清宇内,以唐代隋的起兵方案,已经在他胸中铺陈蓄势,运筹千里。
为了稳定突厥,李渊亲自给突厥始毕可汗写了一份辞意谦恭的信。首先,李渊在信中表示愿与突厥和亲结盟,同入京师。只要不侵百姓,长安城中的金银玉帛皆为突厥所有。若因路途遥远,不愿劳师南下,也可坐享长安的丰厚财物。之后,又在信封上用了“某启”的字样,以示谦卑。
或许是觉得这个“启”字过于屈节,负责送信的使者,甚至建议李渊将书信的内容再做调整,但这位官员不会想到,数百年来压制中原的劲敌,竟会被李渊这一时的谦礼和权宜,消解于笔墨往来之间。据温大雅记载,突厥可汗见信言辞谦卑,不失藩臣之礼,骄矜之情已是溢于言表,又见不需大举兴兵,便可坐收渔翁之利。当即回信表示支持,并欣然承诺,愿为李渊提供士兵和战马上的支持。
一个月后,随着人马旌旗,粮草辎重基本就绪,李建成和李元吉也终于抵达太原。蛰伏多年的李渊,终于在此时宣布了一套不偏不倚,且左右逢源的起兵方案。首先,昭告天下,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杨广之孙,年仅14岁的杨侑为帝,不但为起事披上了“匡扶社稷,安定天下”的合法外衣,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还可以缔造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不战而屈人之兵。
其次,北联突厥,引以为援,并在隋朝旌旗之上加入突厥人所用的白色,以示与突厥结盟。不但一举解除了西进长安的后顾之忧,并且借助突厥的兵马,壮大了自身的声势。同时,在西进长安的过程中,沿路大肆封官许愿,收买人心。据史料记载,仅在义军进入西河郡的一天之内,李渊所封官爵就达一千多个。之后,义军相继占领霍邑、临汾等郡,每到一地,皆如法炮制。
大业13年的李渊,就是在不断地慷他人之慨的同时,以八面玲珑的政治和外交智慧,游刃在隋朝、突厥和天下人心之间。最终,仅仅半年之后,便坐拥关中正朔,不失时机地代隋而立。可见,李渊非但不是一个无能的碌碌之辈,而且从大业13年晋阳起兵,到建立大唐的过程中,李渊一直都是最高决策者和全局总指挥,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君主。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被逼禅位的帝王,李渊必定有举措失当之处。既然他本人并非无能,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