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唐帝陵》解说词(6)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政变三天之后,李渊正式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颁下诏书,令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为太子处决。两个月后,李渊正式禅位,称太上皇。此后的八年,李渊深居简出,不再过问世事。此时的李渊,固然有了闲暇时间,想必也难有心力为自己筹划陵寝。公元635年,时年七十一岁的李渊,在孤独中悄然离世,彻底走完了自己难以名状的一生。
临终之前,这位曾经至高无上的开国之君,念念不忘的仍旧是承继汉魏,重振礼乐的家国梦想。在遗诏中,李渊留下了最后的心愿,“既殡之后,其服轻重,悉从汉制。陵园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然而,此时正值农历五月,天气炎热,如何安葬先皇,却成了贞观朝臣们眼下最为棘手的难题。
据史料记载,秦汉帝陵,从帝王即位之初便开始营建,短则十余年而成,有的甚至要修建50多年,工程日久,耗费奢靡。而李渊病逝之时,万年陵寝尚无着落,既没有选定陵址,也没有做过任何营建帝陵的准备。缩建帝陵,令李世民担心背负不孝之名。然而,要以数月之间,造数十年之事,其于人力告弊,显然已是不可能兑现的事情。考虑到与父亲纷繁纠葛的关系,他在帝陵的选址和营建一事中,实在是焦困难言。
大唐帝陵之唐献陵(4)
不过,房玄龄等大臣,很快,提出建议。认为,同为开国皇帝,西汉,汉高帝刘邦长陵,高九丈;东汉,光武帝刘秀原陵高六丈。今,九丈太崇,三仞,则太卑,请依原陵之制。房玄龄,这个取巧的折衷方案,最终,使得问题圆满解决。然而,古之葬者,皆于国都之北,而渭水以北的咸阳古原,自秦汉以来,便是公认的,风水俱佳之地,西汉九座帝陵,都坐落于此。但汉陵,陵区广大,咸阳原上,早已无处再置陵冢,只能继而向北,另寻吉壤。
最终,李世民将目光,锁定在位于今天三原县,东北的这处黄土台塬之上。这处广袤的原野,自北山一线,向东南,延伸至泾渭平原腹地,东西横贯数百余里,地势高敞,居高临下,几乎,与咸阳原上的西汉九陵,成平行一线,不但,在气势上盖过前朝,更为李唐子孙万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陵区空间,意义非凡。
今天,饱经沧桑的献陵,早已不见昔日神采,但结合文献记载,和近年的考古勘测,其陵园制度,和规格布局,仍旧,可以基本复原。献陵陵园,坐北朝南,陵墓封土,为覆斗形夯土结构,四周筑有墙垣,四面各辟一门,门外各置石虎、门阙一对。陵园北部,为献陵寝宫,是陵园,最重要的礼制建筑,供宗室百官,四时祭祀。南司马门外的神道,向南延伸,长约400多米。据民间老者回忆,献陵神道东侧,原有石人三尊排列,背东面西,双手持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