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唐帝陵》解说词(51)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尽管,对那顶曾经弃如敝履的皇冠,依旧心怀拒斥,但面对此刻,朝政废弛,宗室中落的惨淡局面,年届半百的李旦,还是在李隆基,和百官簇拥之下,再次登基。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从登基的那一天起,便无可奈何地陷入到,与当年高祖李渊,一样的困局之中。
“储位,乃立国根本。肯请陛下,裁定能贤皇子,早日立储。”
在今天,桥陵东南的陪葬墓区,这座墓葬封土,时隔千年,依旧巍然高耸。自2000年起,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抢救性发掘,虽然历代,多次盗掘,但仍然出土各类文物,860余件,壁画,500余平。学者们确定,这座陪葬墓的主人,正是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李成器,又名李宪,自幼才气过人,精通音律。公元684年,李旦,在武则天拥下,继位为帝,年仅六岁的李成器,亦被确立为太子。虽在武周革命之后,被降为郡王,但随着此刻,李旦再次登基,身为嫡长子的李成器,则再一次成为储君法理上的,第一继承人。
但大唐帝国近百年来,宗室们,在争夺帝位的厮杀之中,不仅未曾有过任何一个出生嫡长的太子,最终登上帝位,而且往往随之而来的,都是身死族灭的倾覆之祸。面对祖辈,用死亡和鲜血书写的无数案例,李成器的心情,应是何等的绝望。
大唐帝陵之千秋让皇(5)
东边的天际,已经微微露出一些白色,但强作镇定的面容之上,未能遮盖李旦内心的煎熬。在那个尊崇儒家宗法制度的时代,这位以训诂著疏而见长的皇帝,虽然深谙,废长立幼,对王朝政治所带来的危殆和隐患。但遗憾的是,此时的李隆基,不但因功晋升平王,声誉正盛,而且兼领左右万骑禁军,全面掌控京城的卫戍部队,一旦,立储之事处理不当,势必又将是一场,骨肉阋墙、父子反目的宫门血案。
然而,正在李旦万分焦灼之际,李成器,站了出来。“陛下,储君者,天下之公器。国家安,则先立嫡长,国家危,则先立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誓死不能居于,平王之上!”李成器的主动让位,在整个帝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传统解读中,大多观点认为,李成器,因久受李旦淡泊无为、致虚守静之风德熏陶,对王霸之术,兴味索然,加之自幼聪慧过人,洞明事实,对李隆基的实力和野心,更是有着十分清楚地认识,故此让位,以显大义。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李成器的急流勇退,正是因为,笃信多年休戚与共的手足情谊,可以让自己,在父亲百年之后,免遭刀兵之祸。面对李成器一连数日的上疏死请,如释重负的李旦,在进一步征求了百官的意见之后,终于决定,立李隆基为太子。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闻讯而来的李隆基,却又以李成器出身嫡长为由,再度抗表固让,坚辞不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