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唐帝陵》解说词(5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就这样,在李氏皇族,因皇权更替,而持续了近百年的内讧,和杀戮之后,饱经风霜的李旦父子,却联袂书写的这一幕,世所罕见的皇室佳话。
公元710年,6月26日,即李隆基政变后的第七天,李旦正式颁下诏书,以挽救社稷,居功至伟为由,正式将李隆基,立为太子,入住东宫。为了感激兄长的恩惠,登基之后的李隆基,迅速在隆庆池畔的五王宅邸之上,大兴土木。这处诗情画意的皇家离宫,便是日后,闻名于世的,兴庆宫。在兴庆宫的西南,这座巍峨峻立的楼宇,名曰“花萼相辉”之楼。李隆基取《诗经》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的典故,向天下昭示,兄弟之间的情谊,就像花和鄂那样,相辉相映,生生不息。
史料记载,睿宗五子,个个精通音律,李隆基,尤爱羯鼓,李成器,善吹横笛,其他三兄弟,也各有所长。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李隆基,常与兄弟几人,在此各执乐器,自演自娱,同榻宴谑,不绝于岁月。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李成器,因避,昭成太后尊号,更名李宪,赐封宁王。开元九年,公元722年,兼任太常卿、开府仪同三司。开元20年,公元733年,晋升太尉。开元29年,公元741年11月,李成器病逝,享年,63岁。史料记载,李隆基,悲号不止,辍朝三日,追谥其为,让皇帝,并以帝王之礼,将其安葬于桥陵之侧,是为,惠陵。
夕阳西下,一抹余晖,染红了远处的陵山,陵区东侧,一座座陪葬墓的封土,依旧默默地,暴露在秋日的阳光之下。史料记载,睿宗李旦,生有6子11女,除第六子,幼年早夭之外,其余子女,虽名位显赫,却恭谨一生,互敬互让,关怀备至。五子之中,一位受命登基,一位追任为帝,其余三子死后,皆获赠太子,陪葬桥陵。
在新落成的,惠陵博物馆展厅中,这件彩绘红陶腰鼓,出土于惠陵墓道过洞西面的,壁龛之内。学者们相信,这件腰鼓,应是李隆基生前所用之物,为了表达对兄长的深切怀念,故将自己钟爱的腰鼓,与大哥的横笛,共处一龛。时隔千年,原有的皮质鼓面,和竹制横笛,都已朽坏不存,但鼓身表面描绘的诸多彩绘图案,依旧,雍容华贵,艳丽如故。那是兄弟之间,花萼相辉的,恒久见证。
第十集:登峰造极
大唐帝陵之登峰造极(1)
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渭河北岸,浩浩荡荡的,大唐皇家陵区,群山起伏。与大多如今,颓败凋零的大唐陵阙相比,唐睿宗桥陵的规模和形制,不但显得尤为崇厚,而且以其精美绝伦的石刻艺术,获得了,“桥陵石刻甲天下”的美誉。然而,当我们翻开史籍,在字里行间,却很难勾勒出这位墓主的真实面容。在一次次重要的历史瞬间,他留给后人的,始终是一个沉默的背影。在一次次关键的决断时刻,有关他的记忆,又留下太多的空白。隐藏在他身后的这些秘密,如同这旷野上的石像一样,已经在这里,沉默了千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