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唐帝陵》解说词(55)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在大唐的历史上,道教的复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事件。自李旦,推崇道教之后,声名显赫的大诗人,如李白、贺知章、杜牧、刘禹锡(yuxi31)等,都是虔诚的道教徒。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的辉煌,无可比拟,但或许,正是道教追求的神仙境界,培育了诗人,非比寻常的想象力。
司马承祯,这位来自天台山的道教宗师,正是于李白、贺知章等,并称为“仙宗十友”的道教上清派,第12代宗师。景云二年的冬天,当这位隐居多年的真人,应召入宫的时候,李旦,如获至宝。而在一番促膝对问之后,司马承祯独特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更是深深地打动了这位,在夹缝中生存的皇帝。李旦,希望司马承祯,能够留在长安,辅佐朝廷,成为大唐的宗教领袖。史书,没有留下更为详细的记载,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旦挽留司马承祯,还有更为重要的目的。
大唐帝陵之登峰造极(3)
自从姚崇、宋璟罢相之后,朝中原本心向社稷的一派主政官员,也逐渐在太平公主的压力下,被远离中央,成为了斗争的牺牲品,时至景云二年年底,主持帝国大政的七位宰相,已是五出太平门下,文武之臣,更是大半附之。李旦知道,表面平静的帝国,实则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矛盾爆发的前夜,这位当世的尊师,或许可以指点迷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但在司马承祯的一再请辞之下,李旦,还是答应了他,归山修道的请求,望着司马承祯离去的背影,李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但更为严峻的危机,仍然,不期而至。
景云三年的春夏之际,帝国的益州、幽州,相继发生叛乱,镇守当地的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帝国的影响力在削弱,衰退的迹象,已经出现。但此刻的李旦,仍然交困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争斗之中。
“陛下,这个征兆,预示着帝国,将遇大祸。皇太子,当为天子啊”。
公元712年7月,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大唐的天际。这本来是一个正常的天文现象,但却让李旦,陷入到巨大的惊恐之中。或许在太平公主看来,这个貌似清心寡欲的哥哥,绝不像他所表现的那般与世无争,只要将这太子篡位的天象,向李旦示警,他便一定会被李隆基,采取整治手段,如此一来,自己,就可以乘虚而入,进一步控制,帝国权柄。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却使得原本已焦灼不堪的李旦,骤然下定了隐退之年。
“将皇位传于才德之人,便可避免帝国的灾难,朕意,已决。”
听到占星师的回话之后,几乎当场晕厥的太平公主,却并没有乱了方寸。为了修正这个,几乎不可原谅的弄巧成拙,太平公主,立刻调动她在朝中的所有势力,向睿智劝谏,求他收回成命。然而,决心已定的李旦,根本不为所动。7月26日,李旦正式颁布诏书,宣布传位太子,以太上皇自居,但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重大刑案,及帝国大臣,仍有太上皇裁决。为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为了保护误入歧途的妹妹,李旦,用心良苦。然而,如何利用这一权力过渡的特殊时期,废除皇帝,另立新君,仍是太平公主的,一心执念。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