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散文家的笔调叙说历史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用散文家的笔调叙说历史


宋宝颖/制图
差不多所有的散文,都要用散文家的笔调来写。
这里单拿叙说历史的散文说事,是因为我看到的历史散文,因为遥远的年代,因为史实的限定,生硬和纠结,笔调放不开。
好一些的,是1992年出版的《文化苦旅》(余秋雨著),成了一系列文化、历史散文的代表作,成功点燃了大众读者的阅读热情。那时我也成了大众读者,喜欢读这类散文,喜欢其中偶尔会有的散文家笔调。接下来是拨号上网的年代,没几年网络阅读被唤醒了,静心阅读的阅读者少了,静心写作的写作者少了,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历史散文一步步成熟。
表面上看,把一篇历史散文写得像散文,就有了散文家的笔调。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笔调”这个词,是传统说法,源于用笔在纸上写作的时代,一般指的是风格。要是再展开一点,散文家的笔调,也包括了散文家的大部分写作能力,有看待事物的方式,组织语言的方式,等等。还有个重要因素,它是好作家才有的胸怀。
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用散文家的笔调叙说历史,这方面比较突出的一个范例,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宽容》。
我们先来看这部书对某个历史环境的描述。你知道,无论是写事件,还是写人物,都是离不开环境的。
在《宽容》第25章《伏尔泰》里,有一段描述,恰好把历史环境和人物连接了起来。
“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个充斥着极端的年代。一方面,极端自私和腐败的宗教、社会和经济体制早已过时,另一方面,一大批热心的年轻男女想带来一个黄金时代,却是个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是他们虚无的美好愿望。”房龙接着写道,“他是个不引人注意的公证员的儿子,体弱多病,诙谐的命运把他扔进了鲨鱼和蝌蚪的大漩涡里,要么溺死,要么游出来。他愿意游出来冲到岸上。他长期同逆境作斗争的方法常常令人怀疑。他乞求、奉承、充当小丑的角色。”
伏尔泰是法国人,比房龙早生了近二百年。他写过剧本、诗歌、哲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用房龙的说法,这些好不到哪里去,还有他的历史著作,既不可靠又很枯涩。可是,作为一切愚蠢、狭隘、专横、残忍事物的敌人,他勇敢又坚韧,他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和房龙生活的时代连接在一起了。“布丁好坏得吃了才知道。同样道理,像伏尔泰这种人的成败,应该用他对同胞做的实际贡献来衡量。”房龙写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