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国语、世界语运动的先行者:郭后觉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王 健 图片由作者提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为口号的国语运动致力于推广白话文和标准语音,同一时期世界语(Esperanto)传入中国,因其“倡导民族平等,反对语言霸权”的理念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发强烈共鸣,文学巨匠鲁迅、巴金、冰心等人对国语和世界语运动鼎力支持。桐乡历史上有一位倡导国语、世界语运动的先行者,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始终坚守在语言文字改革和世界语推广的事业中,让我们从尘封的历史中寻找他的身影。
※家庭贫寒,刻苦求学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郭后觉出生于浙江石门县东郊的农村(今桐乡市崇福镇御驾桥村)郭氏祖宅务本堂。郭姓自明代中叶迁入崇德县,并一直以耕读传家继世,明代时还出过郭楫、郭子直两位进士。郭后觉的祖父郭道心便是清末秀才,曾向县令自荐与城中太平军首领斡旋,从而避免一场兵祸,其胆识为时人所称赞,后历任兰溪、仙居县训导。
年逾古稀的郭道心含饴弄孙,然而此时家道中落,加上儿子挥霍无度,他忧心年幼郭后觉无人管教,便将他交由其伯父抚养。之后,郭后觉就在伯父的私塾中念书。伯父对他严慈相济,尽管少年郭后觉常因调皮被戒尺“伺候”,但伯父的谆谆教诲让他受益匪浅。
郭后觉童年孤苦,9岁后祖父、父母相继过世,郭后觉与弟弟郭祥雍、妹妹郭寿珍相依为命。身为兄长的他深知要担起抚养弱弟幼妹的重担,伯母拿出钱来劝他继续求学,于是他毅然决定典卖家中田地前往外地求学。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郭后觉废寝忘食地学习,1916年毕业后便在家乡肇昌小学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天,报纸中一则北京国语讲习所招生的广告吸引了他的注意,国语讲习所是当时进行国语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培养语言文字研究人才,北京讲习所有当时全国知名的语言文字专家如黎锦熙、胡适等前来讲课。思虑再三的郭后觉决定于1921年远赴北京求学。求学的日子里,他聆听了胡适的《国语运动与文学》讲演,倡导白话文和儿童文学的观点让这群青年茅塞顿开。因为关注国语和文学,他结识了汪静之、台静农、王鲁彦等文学青年,不久他们便发起组建文学社团“明天社”,此时郭后觉与王鲁彦等人首次接触到世界语,并相互鼓励自学世界语,不久他们就投身到国语、世界语运动中。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