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民国最“土豪”大学,东北大学100岁了(11)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可惜洛杉矶一战,终成刘长春“不堪的光荣”。男子100米短跑和200米短跑,他都未能进入决赛。但他在赛场上不苟言笑的面孔,还有身上那套“白山黑水”战袍上的“中国”字样,被镜头永久地定格了下来。
寓居三台杜甫草堂寺
1936年的12月9日,正是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之际,西安市万余名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请愿“停止内战”“枪口对外”。10个月前刚刚迁至西安的东大学子,再一次走在了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那一天,张学良乘汽车赶上了请愿的队伍,当着大家的面许诺:“请你们大家相信我,你们的救国心愿,我不忍辜负,在一星期内,我准有满足你们心愿的事实答复你们。”
3天之后,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一雪前耻,成为周恩来称赞的“千古功臣”。这不是张学良第一次同情和支持学生救亡运动。一年前,东大学生在北平被捕,他就安排学生骨干宋黎化装成自己的“心腹”秘书,带着亲笔信救出了被捕同学。
晚年的张学良说,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好像灯泡,我暂时把它关一下,我给它擦一擦,我再给它开开,更让它亮。”蒋介石显然没有领情,执意送蒋回南京的张学良自此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
老校长失去自由,东大这个“孤儿”,成了国民政府眼中“发动西安事变的火种和策源地”。1937年5月,尽管遭到大部分师生的抵制,东大还是被国民政府教育部强制接收,改为“国立东北大学”。
东大改国立后的第一任校长是留美归来的经济学家臧启芳。他曾向国民政府要员直言,若停办东北大学,就表明政府放弃东北,这不可为也。但1938年春,日军西犯,西安岌岌可危时,教育部的指令还是令臧启芳甚感无奈,“命东大向青海迁移”。当时的青海是一片不毛之地,若把东大搬迁到青海,其实跟停办也差不多了。
臧启芳不愿照办,他一边派遣法学院院长李光忠赴四川寻觅校址,一边向教育部请拨迁校费用。李光忠到了四川,处处碰钉子,当时迁往内地的学校太多,况且张学良刚被蒋介石软禁。山穷水尽之时,一个川北穷县——绵阳三台热情地接待了李光忠。
时任三台县县长郑献徵早年毕业于北大,从他留下的日记,足见这位开明绅士的深明大义,“三台虽然因为天灾缺吃少穿,但中国的未来需要大学生,所以三台人民愿意勒紧裤腰带,多添几百张嘴吃饭,这既是为了积蓄抗日的力量,也能为三台播下文化的种子。”
1938年3月19日午夜,春雨蒙蒙中,东大流亡青年从西安火车站乘车。一列逃难的文化列车沿陇海路西上,火车穿过麦田与沟壑,20日上午抵达宝鸡。从宝鸡到三台,所有学生按照行军队列编排,徒步翻越秦岭。最前面是荷枪实弹的警备队同学,中间是编成三个中队的500名同学。“大家都穿着青棉大衣和青制服,行列有一二里长,走起来军容整肃,倒很像正式军队似的。所以常常有人问道:‘老乡,你们是哪一部分的?’”到了三台后,东大学生阳骥提笔记下了这次入川之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