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记:中国人为什么对龙情有独钟?(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它在地下数千年,历尽沧桑,却依然昂扬雄劲。
它的出现,标志65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就已然形成对龙的图腾崇拜,中国的龙文化有了更加清晰的史诗脉络。
至于这位6500年前的河南男性是谁,学界尚未给出定论,有学者认为,他就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
龙之为灵,诚昭昭也。
伏羲、女娲的传说,也尽是龙的身影。
《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太昊氏就是伏羲,被后人称作三皇五帝之首。如今的河南淮阳太昊陵,每年都有弘扬龙文化、继承龙精神的研学活动。
中华民族将龙作为图腾,最早是由闻一多提出的。
他在《伏羲考》里说:龙的形象是在蛇的基础上,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与须而形成的。
他认为,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学者认为,濮阳西水坡龙虎墓的发现,说明中原地区在6500年前,对龙的崇拜意识已经起源,但意识的起源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形成。
远古时代,人类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以千年为单位的跋涉。
大约又过了2000年,龙的形象才真正被社会普遍认同,成为兽骨上的纹饰,玉镯上雕刻的图案,石壁上的花纹。
专家根据考古发现认为,中华龙文化的最初形成,大约在距今4400年前的中原地区。
一条巨龙贯穿的上下五千年
发源于中原的龙文化形象,是后世中华民族完善龙图腾的基础。
时间来到约3700年前,二里头文化时期。
在这个最早的王朝,人们也发现了大量的龙文化遗存。
2002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于濮阳“中华第一龙”之后,再次为中原龙文化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时候,龙的形象已经大致相同。这绿松石龙色彩绚丽,它头大、蜷尾、梭形眼,龙身曲伏有致,有绿松石片组成的菱形鳞纹。
有学者称,出土这绿龙的墓葬的主人,是当时的贵族阶层,且是保卫或侍奉宫殿主人的王室成员的近臣。
这说明,当时使用龙的不是一般的贵族,而是接近王室成员与“王”者有关的重要贵族。
夏之后,商周时期的龙文化遗存也相继在河南被发掘——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蜷体龙形玉玦;
三门峡西周虢国墓地出土一大批精美的龙形玉佩,包括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代表的玉猪龙、人龙合纹佩、盘龙形佩、团身龙形佩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