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记:中国人为什么对龙情有独钟?(3)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平顶山应国墓出土的西周时期盘龙钮带盖铜盉,昂首盘旋的卧龙为盖钮,龙颈上挺,结构精巧。
这时的王朝,崇尚鬼神和宗教,龙纹、龙形玉佩常被用在祭祀仪式中,或佩戴在身上辟邪。
到了秦汉以后,龙成为君主的标志,此后数千年封建社会,龙演变成了权威和尊荣的化身。
所有的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穿“龙袍”、坐“龙座”、睡“龙床”。
皇帝生气叫“龙颜大怒”,皇帝高兴叫“龙心大悦”,皇帝生病是“龙体抱恙”,皇帝的子孙是“龙子龙孙”。
历史上,无论王朝如何变迁,龙文化的传统一脉相承。至今,海内外华人都以“龙”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
可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以一条巨龙贯穿始终。
在中原地区,从龙的起源到内涵的完善,再到近现代龙文化的艺术发扬,这条巨龙摆尾的线索从未断绝。
细数河南的中国龙
除了丰富的考古发现、文物遗址,在河南留存至今的非遗、民俗中,仍有相当丰富的“龙”元素痕迹。
如舞龙、剪纸龙、泥塑龙,钧瓷、汝瓷上的龙等。
当下民俗文化里,百姓仍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祭龙王”“五月五,赛龙舟”“六月六,晒龙袍”的习惯。
数千年积淀的龙文化,背后是一代代祖先对这个世界的打量、敬畏、认同与赞美。
它的内涵无比丰富,早已内化为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图腾。
即将到来的龙年,令我们目光再次汇聚到龙这个字眼,体察它的神圣与可爱之处。
而作为中华龙文化源头的河南,在龙图腾、龙文化、龙符号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龙年在即,大河报·豫视频将开启“寻龙记”龙文化系列报道,分别从文物遗址里的龙、非遗民俗里的龙、汉字里的龙三个方面,细数“中原的龙如何影响中华的龙”。
致敬这个龙年!(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